作者: 周裕國
散文集。作者黃秋耘。花城出版社1987年5月出版。共收四十四篇作品,分為三類。第一類收抒情及敘事散文二十一篇。其中《冬天,火的回憶》、《往事重溫》,寫作者對早年參加“一·二九”運動的回憶,緬懷當年救過自己的故人,抒發(fā)“理想和信念是十分重要的”情懷。《月迷津渡》、《歷史悲劇的后遺癥》、《荒原上的“狼群”》等篇,通過寫“反右”、“文革”留下的創(chuàng)傷,表現(xiàn)極“左”路線對人的精神和肉體的摧殘。《秋山寒雨》、《櫻桃溝里的一塊石刻》、《黔川陜紀行》等篇則是漫游香山及黔川陜等地的記游抒情之作。作者通過對歷史遺跡的憑吊和審度,表現(xiàn)對自然美景的贊嘆和對歷史風云的評價。《望金門》、《娃娃魚》、《人獸之間》、《紅頂兒與笠帽》等篇,從一事一物落墨,寫對人生、現(xiàn)實的理性思考。第二類收人物特寫和文學傳記八篇。其中《我所認識的韋君宜》,敘寫了和韋君宜近半個世紀的交往,表現(xiàn)韋君宜的人品、文品,道出了“我心折君宜的文學才能,但是更敬重她的為人”的心聲。《記劉年玲》寫作者和美籍華裔女作家劉年玲教授之間的真摯友誼。《可敬愛的“莽秀才”》等篇,為悼念巴人、秦似等亡友故人的篇什。作于1950年的《藝術家、思想家、戰(zhàn)士》是一篇關于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的文學傳記。第三類收國外游蹤見聞十五篇。這些篇什常常在對各國風情的精心描繪和對異國文化心態(tài)及社會文明狀況的悉心觀察中,對國內現(xiàn)狀進行反思。其中《日本的自助餐館》、《漢堡漫筆》等篇,均從異國的社會風情和生活習慣上,結合國內情況作比較,表達“擇其善者而從之”的愿望。該集作品敢于直面人生,干預生活,給人以古樸凝重之感。同時,作品多以敘事“畫龍”,而以明理“點睛”,真摯的感情伴隨著時代的節(jié)拍躍動,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曾獲新時期全國優(yōu)秀散文(集)獎。
上一篇:耿光怡《彭大將軍回故鄉(xiāng)》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林道立《微笑的眼睛》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