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心態何處來
攀比等盲目消費習慣在女性主要源于不自信,而在男性則因為不理智。攀比導致的結果是更加欠缺自信和理智,形成惡性循環,從而愈發瘋狂地追捧某個品牌,或者某類商品。
——攀比是盲目消費的推動因素
很多女性,尤其是年輕女孩寧可吃喝將就,隨便吃點,也要節省生活費以買好的化妝品,讓人很不理解。其實,健康的飲食結構、合理的營養搭配是女性最佳的護膚品。
讀大學的劉嘉嘉正值青春,因為還沒有參加工作,經濟并不寬裕,所以一直用的是較便宜的護膚品,但其實已經能滿足她這個年齡段的女孩子的護膚要求。
最近她認識了一些朋友,她們穿的用的都是名牌,讓她很羨慕。劉嘉嘉覺得自己在她們面前抬不起頭來,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用的是什么牌子的護膚品了。和他們交往幾次之后,劉嘉嘉悄悄地把自己的護膚品收了起來,并添置了一些高檔化妝品,同時買了很多名牌服裝。她覺得自己也成為優雅的女人了。
但是因為經濟能力有限,嘉嘉只能每天在食堂吃最便宜的飯菜,結果時間一長導致營養不良而身體欠佳。
女孩子愛美本來無可厚非,但是不考慮經濟承受能力而盲目追求名牌是應該堅決反對的。其實一個人的皮膚之所以細嫩,不光是外在保養的成果,更多的是需要有好的身體素質。一個營養不良的人,無論再怎么用高檔護膚品保養,也都缺少了健康美。
女孩子可以適當使用護膚品來使自己保持青春,但是切不可盲目追求名牌、大牌,而浪費大把的金錢和時間。請記住,世界上最好的化妝品也掩蓋不了某些不足。
我們經常看到,有些女孩子為了買高檔化妝品和服裝而省吃儉用,更不會在學習上投資,最后的結局只能和劉嘉嘉一樣或者毀了健康或者成為愛慕虛榮追求大牌的傀儡。
攀比的根源在于對某一方面的不自信,比如對自己的外貌不自信而想借助化妝品來彌補。女孩子在瘋狂購買化妝品的時候,男孩們則在癡迷各種電子產品,包括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游戲機、電子書等。
男性對電子類產品的攀比消費來自于不知道自己的購物需求是什么,如不清楚自己買電腦是用來干什么的,是學習還是休閑娛樂等。這些不同的需求對電腦的配置要求是不同的。
消費心理學建議我們對于更新換代頻繁的電子產品,一定要保持量入為出、適用至上的原則,夠用就可以,切不可盲目追求最新、最貴的產品,而使自己陷入經濟緊迫的困境,同時導致消費心態的不健康發展。
胡君浩是一名來自農村的大學生,由于家境貧寒,他深知家人供自己上學不容易,為了能湊到明年的學費,父親還在建筑工地上打工賺錢。為了緩解經濟緊張,胡君浩周末還要做一些家教等兼職工作。
作為計算機系的學生,胡君浩需要經常使用電腦,于是他打算近期買臺電腦。他詳細列舉了一下自己將用電腦來做哪些事情,以及對電腦的硬件要求,最終選定了一臺價格便宜、性價比較高的電腦。
胡君浩清楚最好的電腦在他的手里發揮不了多大的價值,因為很多功能并不常用,甚至不用。另一方面,昂貴的價格也讓他望而卻步承受不了。所以,他很明智地選擇了現在的這臺電腦。
攀比心理指使下的消費還表現為盲目追求新產品,比如某品牌推出了新產品,部分消費者為了享受新產品所帶來的新鮮感和新奇感,盲目購買而不去考慮自己是否需要此類產品。盲目地將某一產品神話,甚至和社會地位聯系起來,則導致了青年人大肆追捧最新的產品,而不計后果。
很多青少年為了不被同伴嘲笑,也會盲目地追崇最新、最貴、功能最齊全的電子產品,這其實是典型的被動消費行為。“別人有的我也必須有”的心理導致了他們強烈的從眾消費習慣。“如果別人有的我沒有,那我就會被人瞧不起。”這是部分中學生的消費觀,因此,在校園里最新的手機、相機等電子產品隨處可見。
作為青年階段的人,有一點攀比心態倒沒關系,關鍵是攀比要有一定的限度,不可沒有限制地盲目攀比,畢竟每個人的經濟狀況是有差別的。
心理學家認為有益的攀比,即工作業績上和他人比較,向最優秀的人看齊,在學習上向最卓越的同學靠近,則會產生持久的、發自內心的成就感和上進心,最終產生工作業績和學習成績的進步。
購物畢竟是短暫的,能帶來的幸福感和愉悅感也是暫時的,而將這種沖動和上進保持在工作和學習中則會產生長久的向上攀登的驅動力,從而取得學習和事業上的雙豐收,收獲更大的成就感和自我價值感。
上一篇:捆綁式銷售,不便宜的贈品
下一篇:時間管理:8個小時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