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正在消耗你的定力
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經常聽到“習慣”一詞,例如,“你這個人的習慣不好”“我怎樣才能改正賴床的習慣”等。所謂習慣,指的是人們成長過程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逐漸形成的一種行為傾向。
從某種意義上說,“習慣是人生最大的指導”。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這么說的: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不難發現,好的習慣對于一個人的一生有多么重要。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是好習慣,則會終身受益;反之,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害你一輩子。通常我們說一個人素質不高,往往就是因為這個人有許多壞習慣。
很明顯,我們討論的拖延就是一種不好的行為習慣。在人生的征途中,執行力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與此相對應的拖延自然就成為成功的大敵。拖延帶來的“自我擊敗感”,這種意識常常導致抑郁、消沉、煩惱、妄自菲薄等種種不良的情緒,它可以使人斗志渙散、精神沮喪,使人感到沉重的精神壓力。
在分析拖延行為形成的原因時,我們提及拖延的習慣性怪圈。其實,對于拖延者而言,多數情況下,他們也已經意識到拖延行為的負面影響。然而,因為一些不良行為習慣的存在導致了他們定力不足,他們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在腦海中就有幾種聲音出現了:“好累啊,再歇一會兒吧。”“先看看購物網站再工作吧。”這些聲音就會對他們的身體傳達出指令:停止或者不開始工作。這些人也曾試圖改變這些不好的行為習慣,但他們發現,及時工作、提高效率會讓他們產生一系列不適感,最后,他們告訴自己:“我做不到”“我改變不了”。
其實,習慣并非改變不了,因為任何行為習慣都絕非天生,壞習慣也可以通過長期的更正來戒除。具體來說,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1.培養立即行動的好習慣,代替拖延的壞習慣
我們先來看下面一個哲學故事:
蘇格拉底門下有很多學生,他經常帶領這些學生四處游歷、飽覽名山大川。幾年下來,這些學生都學到不少知識,有些還成為滿腹經綸的學者,為此,蘇格拉底感到很欣慰。這些學生也認為自己可以順利“畢業”了。
一天,蘇格拉底帶領這些學生來到一片曠野上,他讓大家在草地上圍坐在一起,然后對他們說:“現在,你們已經個個都是飽學之士了,你們也馬上可以從我這兒畢業了,但最后一次,我再問你們一個問題。”畢業前,老師問的問題當然很重要了,學生們一個個豎起了耳朵,想聽聽老師會問什么問題。
“我們現在坐著的是什么地方?”蘇格拉底問他們。
學生們回答道:“曠野。”
蘇格拉底又問:“這里長了什么?”
學生們答說:“草。”
蘇格拉底說:“是的,你們都回答了問題,這里長滿了草,那么,接下來,我要問的是,你們要用什么辦法,才能清除掉這些雜草?”
這是哲學問題嗎?一向嚴謹的老師,怎么會問這么簡單的問題?拔除雜草明明是農民才需要思考的問題?學生們都對蘇格拉底的問題感到很好奇,但他們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一一作答。
“這個問題太簡單了,用手拔掉就行了吧。”一名學生搶先開口。
另一個學生答道:“用鐮刀割掉,那樣會省力些。”
第三個學生回答得更為干脆:“用火燒更徹底。”
蘇格拉底從草地上站起來,清了清嗓子,然后說:“那么,同學們,現在你們就按照自己的方法,劃定一片區域,將各自區域的雜草清除掉,明年,我們再來看看自己的戰果,看看誰的方法更有效。”
一年后,所有的學生都齊聚在這片曾經長滿雜草的地方。令他們高興的是,這里再不是雜草叢生,但卻依然有很多參差不齊的雜草在風中搖擺。然后,蘇格拉底帶領他們到了另外一塊地方,這里不是學生們除草的范圍,這里沒有雜草,而是長滿了旺盛的麥苗,學生們湊近一看,看到了一塊木牌,那是蘇格拉底的筆跡,上面寫著:“要想除掉曠野里的雜草,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面種上莊稼。”
學生們恍然大悟。
用麥苗根除雜草是一種智慧。我們在培養習慣時,是否可從蘇格拉底那里有所領悟借鑒呢?好習慣多了,壞習慣自然就少了。其實,改變拖延的習慣也是如此。如果你是做事拖延、行為懶散的人,你不妨做出幾點改變:不要天天叫外賣,學幾道小菜,閑暇時做給自己吃;每天整理干凈再出門,不要給人邋里邋遢的感覺;工作中,變被動為主動,積極起來;每天堅持學習……
2.強迫執行,勤奮起來
良好習慣形成的過程,是嚴格訓練、反復強化的過程。
美國著名數學家維納在回憶父親對他早期學習習慣的嚴格訓練時說:“代數對我來說沒有什么困難,可父親的教學方法,使我們精神不得安寧,每個錯誤都必須糾正。他對我無意中犯的錯誤,第一次是警告,是一聲尖銳而響亮的‘什么’,如果我不馬上糾正,他會嚴厲地訓斥我一頓,令我‘再做一遍’。我曾遇到不止一個能干的人,可是他們到后來一事無成。因為這些人學習松懈,得不到嚴格紀律的約束。我從父親那里得到的正是這種嚴厲的紀律訓練。”父親嚴格的訓練,終于使維納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后成為譽滿全球的科學巨人。
這里,維納嚴謹的學習習慣來自他的父親一點一滴嚴厲的教導。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認為,要養成某種好習慣,要隨時隨地加以注意,身體力行、躬行實踐,才能“習慣成自然”,收到相當的效果。我們在改變拖延習慣的過程中,也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決不允許自己有怠惰的行為。
當然,好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想改正某種不良習慣,也常常需要一段時間,因此,我們不必操之過急。
總之,你若希望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你就必須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為我們的習慣就像是走路,如果你選擇了好的行為習慣,也就是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上一篇:成功的前提是有一個清晰的規劃
下一篇:拘泥于細枝末節只會耗費過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