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布雷內——分子細胞學之父
悉尼·布雷內簡介
諾貝爾得獎者小簡介
姓名:悉尼·布雷內(SydneyBrenner)
出生年代:1927年-
職稱:科學家
國家:英國
個人情況:1951年在南非威特沃特斯蘭大學完成了他的碩士學業,1954年取得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學位,現任職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的分子科學研究所。他選擇線蟲作為新穎的實驗生物模型,這種獨特的方法使得基因分析能夠和細胞的分裂、分化,以及器官的發育聯系起來,并且能夠通過顯微鏡追蹤這一系列過程。布雷內在英國劍橋完成的這些發現為他獲得本年度諾貝爾獎奠定了基礎。
悉尼·布雷內成功的故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悉尼·布雷內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對一切人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許多科學家之所能能獲得成功,最關鍵的一條就在于他們對其所從事的工作都有廣博而濃厚的興趣和愛好,在工作中他們可以達到“發憤忘食,樂而忘憂”的境界,他們會對他們所從事的工作有更加堅定的信念。當然,在不斷的發明及創造中難免會遇到困難或失敗,然只要興趣和愛好是發自內心的,是真誠的,是你心中的一種志向和抱負,你同樣也應該有不屈不撓的毅力和堅定不移的意志,困難往往就在你的千方百計、竭盡全力克服中迎刃而解。
悉尼·布雷內于1927年1月13日出生于南非,父親是個來自立陶宛的修鞋匠。他從小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大,生活艱苦,基本上靠“自學”成才。他認為這種環境總體來說利大于弊,在不利的環境里,他最大限度的挖掘了自己的潛力,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
正因為對大自然濃厚的興趣,悉尼·布雷內才走上了成功之路。生活在廣袤的非洲大地的他和同齡大多數孩子一樣對自然有著很大的興趣。小時候,他偶然讀到一本謝伍德·泰勒寫的《青年化學家》,這本不厚的書開啟了他對化學試驗的興趣之門。想做就做,很快他們家就成了個小實驗室。他跑到藥店買來藥材,根據配方制造各種藥物。在學校里,他也不安分,小學時就嘗試著從花瓣里提取色素。
終于,他如愿以償地進入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醫學院,成功的一扇大門就此向他打開,呈現在他眼前的是神奇的生物世界,一開始他就對動物學、植物學十分好奇,尤其令他著迷的是各種生命到底是怎樣成長發育的,于是他毅然地選擇了研究細胞生理學,自己向往的那一片神奇的天地。
1954年,悉尼·布雷內在牛津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學業有成后,他選擇了英國劍橋大學的分子生物實驗室,這里成了他成功的基地。
從他小時候的游戲,到上大學、讀博士專業的選擇,始終把興趣愛好放在重要的位置,他跟隨了自己的選擇,多少年來堅持在做,才有了這個學術成果。
悉尼·布雷內的成功證明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你做什么事情。只有你愛好它,對它有興趣,你才會全身心的去做好它。
教育啟迪
悉尼·布雷內始終都是把興趣放在第一位,因為他對什么東西感興趣,他才會樂意去做,樂意去研究,所以才會有了這個學術成果。
高爾基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都喜歡做自己喜歡的事,所以有時候,我們不必強求自己非要做自己不喜歡的事,這樣做出來的效果往往不會太好。也許你會發現,當你專注于一件事時,你就會忘記時間,覺得時間過得非常快,而當你是在強求自己在做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時間好像停止不前。其實,時間的速度是不會改變的,同樣是一分鐘六十秒,但是否有興趣就會產生兩種不同的結果。
上一篇:彼得·梅達沃——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得主
下一篇:拉格納·弗里希——經濟計量學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