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不讓我做
——不要干涉孩子做他喜歡做的事
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話并不是毫無根據的。以學習為例,如果你對一件事毫無興趣,那么,即使花再多的時間,也是徒勞,也難以記住那些知識點。要想建筑成功的大廈,就必須有先天的或經后天培養而成的興趣基礎。有了興趣,才有可能培養和形成敏銳的感覺與反映,累積可供運用和發揮的技術與技巧。有了興趣,才有無窮的動力使你在某個領域當中越鉆越深。有了興趣,才有勤奮,有了勤奮,才成就了輝煌和成功。同樣,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中,也要考慮孩子的興趣,孩子不想做的,不要強加,孩子想做的,也別阻撓。
“莉莉8歲的時候,我給她做了一塊小黑板,從此她每天都教鄰居家4歲和5歲的兩個小男孩識字。現在她是一所中學的教師。學生們都很喜歡她。”
“很多年前,我給女兒娜娜買了一個漂亮的芭比娃娃,接下來的日子我發現女兒經常給娃娃做新衣服,她做的衣服剪裁還不夠細致,針腳也不夠整齊,可是非常有創意,她也很善于搭配色彩和花紋,現在她正在讀服裝設計專業。”
“一天晚上,我在廚房做晚飯,聽到客廳傳來并不是很好聽的歌聲,我走進客廳,看到我10歲的女兒在隨著伴奏的音樂唱歌,我馬上對她說:‘寶貝,你唱得簡直太棒了!’現在她已經出了自己的專輯,我是她忠實的歌迷。”
這里,我們可以發現,每個孩子都是一粒亟待發芽抽枝、開花結果的種子,也許她是玫瑰花種,將來會綻放絢爛的玫瑰;也許他是一株小草,將來會煥發出綠色的、倔強的生機……然而有一點不容置疑:孩子天賦的發揮離不開父母對其興趣愛好的支持和鼓勵。
然而,我們卻發現,現實生活中,一些父母認為,成績好才是王道,于是,他們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引導和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上。而事實上,正是因為父母對孩子興趣愛好的忽略,才導致孩子關上了與父母溝通的心門。
另外,從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來看,真正能在社會上獲得很好發展機會的人才,都是具備很好的創新能力的人和全面發展的人,因此,父母不要為了追求短期的效應,讓孩子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學習上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發展。尊重孩子的興趣,讓孩子玩得自主,孩子也才會快樂地學習和成長,才是防止孩子在未來出現短板的最好的教育方法。
具體來說,我們需要做到:
1.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
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多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出發,否則可能會事與愿違,嚴重的還會導致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對生活和學習造成消極影響。缺乏尊重的家庭環境中,孩子沒有自己的意識,喪失獨立自主的能力,將來走上社會,也難以適應社會的發展。
作為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在了解孩子的興趣的基礎上,和孩子商量,盡量讓孩子自己拿主意。這樣孩子會感激你的理解,在學習的過程中才會更有積極性。
2.不要什么都替孩子想好
父母總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掌心,而他卻渴望一片自己的天空。這種“獨裁”只會把你的孩子從你身邊拉走。中國的家長們太喜歡包辦代替,操心受累之余還總愛不無委屈地說一句:“我什么都替他想到了,能做的我都做了,我容易嗎?”可是對于這一“替”,孩子不但不領情,反而加劇了他們的逆反心理,尤其是年紀稍大點的兒童,他們更愿意固守自己的意志而拒絕家長的好心安排。
3.要聽取孩子的意見
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童年時期的孩子更是如此,他們更希望從家長那里得到認同,家長不要一味地為孩子做決定,而應該,認真耐心聽取孩子的意見。
一個人,如果不能在諸多方面得到發展,在哪一項上存在嚴重漏洞,都會影響他的人生前途。因此,作為父母,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一定不能只看重孩子的成績,而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并支持和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這不但有利于增進親子間的關系,也能讓孩子得到全方面的發展。
上一篇:不遺余力地努力追求做到更好
下一篇:主宰命運,選擇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