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癥狀:簡直渾身上下都是病了
這一天,一對母子預約后來訪。男孩是個初中生,15歲。還是三個月前,年后的一天,男孩一家人開車去滑雪場滑雪。偏巧在滑雪場上,男孩的腰被什么撞了一下。起初父母沒太在意??呻S后男孩卻說,疼痛的感覺從腰往上竄到了腦子,弄得腦子疼痛起來了。過兩天,男孩說腰不疼了,可頭還疼,在學校里甚至頭疼得暈倒過。這下父母緊張起來,趕緊帶男孩去看醫生。先看了骨科,看了神經科,后來還看了中醫科??戳吮镜氐尼t院,又看了外地的醫院??梢哉f該看的都看了,該檢查的都檢查了??舍t生都說沒問題,腰沒問題,腦子更沒問題。
最后,男孩的母親告訴我說:可是,孩子還是總鬧頭疼,而且,慢慢地,不僅頭疼,胸口也不好了,總鬧胸悶,胃口也不好了,總要嘔吐,嗨,簡直渾身上下都是病了。在學校里,甚至上下樓都要兩三個同學攙扶了。可是,讓我們奇怪的是,不管孩子怎樣鬧病,只要從學校接回家里來,就一切都好了。孩子究竟是怎么回事?孩子沒病鬧病是不是裝病?
心理把脈:為躲避壓力而扮演病人
從心理角度說,這種沒病鬧病,叫做扮演病人。扮演病人,在心理學上叫做“軀體化現象”,就是在遇到生活困境難以面對的時候,潛意識里會讓心理壓力轉換成某種軀體癥狀。用一句形象的說法,叫做心病跑到身體上。人們生活中的許多病癥,都是心理壓力的軀體化。這是人在進行自我心理防衛,以減輕內心的痛苦和焦慮。人的自我心理防衛機制,都是建立在潛意識中的,是不知不覺中使用的。扮演病人是無意的,是潛意識的活動,裝病是有意的,是思想意識里的活動。男孩的沒病腦病,就是這樣軀體化現象,不是裝病,而是扮演病人。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男孩扮演病人?
進一步的溝通了解到,男孩從小就很聰明,小學一直是尖子生,小升初考試全校第一名。為了男孩有更好的發展,家里想方設法,給男孩聯系了一所大城市的一所重點中學。而且,男孩自己也很有虛榮心,很想到大城市的重點校讀書??墒沁@樣一來,男孩在原來的第一名沒有了,一下子找不到感覺了。男孩從小的第一名,更多的是靠天賦,不是靠汗水。面對第一不再的局面,男孩仍然不知道什么叫刻苦努力,卻開始時常鬧病了,不是肚子疼,就是腦子疼,總要斷斷續續地休病假。
沒辦法,男孩初二又回到家鄉的普通中學。在普通校里,男孩的優勢又出來了,又找回了第一名,于是,男孩倒也平靜了一陣子。很快,到了畢業班,男孩也意識到關鍵時刻到了??墒?,眼看中考越來越近了,卻關鍵時刻掉鏈子,男孩越來越經常鬧病了。而且,自從滑雪碰了一下,頭疼癥狀越來越嚴重,簡直不能正常上學了。
現在,男孩扮演病人的原因找到了。
男孩所以要扮演病人,就是他遇到了難以面對的心理壓力。男孩的壓力就是“第一名”。一個成了“第一專業戶”的學生,感到第一名難保了,而且中考越來越近了,心理壓力自然越來越大了。這,如何面對?人的心理壓力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病癥就成了最合適不過心靈避難所。男孩的扮演病人,都是為了到病里來躲避壓力的。
人一旦有了鬧病的需要,就會找到鬧病的機會。男孩找到的機會就是“滑雪被撞了一下”。不言而喻,所謂機會不過是一個借口。所以,沒有這個“機會”,還可以找到別的“機會”,需要鬧病了是不愁找到“機會”的。
生活中人們都會面對很多壓力,但是,并不是大家都要躲到病里去。男孩為什么會以扮演病人這種消極的方式來逃避壓力呢?
原來,男孩生活在一個優裕的家庭環境里,出門是汽車,在家受優待。特別是奶奶,更是對孫子嬌寵溺愛,冬天怕冷著,夏天怕熱著??梢哉f,男孩在養尊處優中長大。最初的進門落座,似乎無意之間男孩就坐了首位,就是這種養尊處優的體現。養尊處優的生活,只能讓一個人精神越來越軟弱,逐漸形成懦弱的性格。不僅如此,由于家庭地位和家長工作的關系,在學校里,男孩也享受著種種特殊的優待。老師百般照顧,同學更是小心伺候。男孩鬧病了,老師讓同學們攙扶上下樓,學校還專門為男孩開了一個單間。
男孩所以遇到壓力就躲到病里,就是因為養尊處優的生活環境,讓他形成了懦弱的性格。同時,男孩由于聰明的腦瓜給自己掙了面子,就很愛這個面子,很虛榮。這是男孩習慣扮演病人的根源。
當然,扮演病人還會得到平時得不到的一些“附帶好處”,比如家人的關照,困境的回避,責任的放棄等。男孩扮演病人的過程中,也得到很多這樣的附帶好處。附帶好處,又會強化了扮演病人的反應模式,讓人躲進病里不愿出來。
心理處方:帶著癥狀堅持正常上學
怎樣才能幫男孩子不再躲進病里扮演病人?
憑直覺和經驗,我早就覺察到男孩的心理問題所在。所以,在我和男孩母親交流的時候,給男孩一本我的書《鍛煉你的意志》,請他在另一個房間讀讀。當我準備和男孩交流時,發現男孩讀得很認真。男孩說,您的書真好,里面的好多故事吸引了我。我請男孩談談體會。男孩開口說了兩個字:堅韌。隨后男孩解釋說,您的書就是告訴人要堅韌,我發現我就是缺少堅韌,我太軟弱了,遇到困難就想躲避。男孩確實很有領悟能力。對自己的心理問題,他已經有了朦朧卻準確的認識,可以說我們有了共識。于是,我順勢引導說,躲來躲去,就躲到病里來了。
我解釋了前面的軀體化現象和扮演病人的道理,最后講到了鴕鳥的故事。據說當被追趕而難以逃脫時,鴕鳥的對策就是把頭埋進沙里。這樣就什么也看不見了,暫時逃避了痛苦。面對壓力,人借助軀體化扮演病人,就像鴕鳥把頭埋進沙中一樣,也就是為了躲避困難和壓力。這種心理防衛機制就叫做“鴕鳥策略”。一旦人開始扮演病人,就會通過消極的心理暗示,讓癥狀似乎越來越重。
現在,男孩由于領悟了自己的問題所在,很快就找到了自救的方向。他對我說,又像對自己說:我知道了,不能再躲進病里,哪怕身體還難受,也要堅持正常上學。
男孩領悟的非常好。要跨越軀體化障礙,確實需要當事人的積極自救,哪怕還會有癥狀,也要帶“病”堅持正常的生活。就此,我和男孩進行了具體詳盡的交流,幫助男孩找到了積極自救戰勝自我的方法,比如利用積極的自我暗示,寫成功日記,改變生活環境,不再養尊處優,等等。
最后,我和男孩的母親達成共識。一是就近景而言,孩子鬧病時不給予特別的關心,而應在他表現正常時給予關注和鼓勵,幫助孩子不再靠扮演病人來逃避。二是就遠景而言,調整孩子的養尊處優的生活環境,放手讓孩子鍛煉,重新塑造孩子堅韌的性格,從根本上讓孩子學會勇于面對困難和壓力。
他們母子合作很好。為了男孩的調整,母子暫時和大家庭分開單住,同時男孩不再住校,以減少來自家庭和學校的照顧。男孩自己也表現很堅韌,有時候帶著癥狀也堅持正常上學。經過兩次當面咨詢和幾次電話咨詢,男孩很快不再扮演病人,開始了正常的學習生活。
【馬老師微語錄】人的心理壓力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病癥就成了最合適不過心靈避難所。
上一篇:預測他的個人需求
下一篇: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考試成績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