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成難成
說到速成,人們最直接的感受應該是從飼料禽蛋肉開始的。和自然狀態下生長的東西相比,這些速成品當然有它的優勢。一是周期短,二是產量高,三是價格低。有優勢自然就有劣勢,大凡有些講究的人越來越覺得這樣的食物味同嚼蠟。
這現象真是耐人尋味。可細一琢磨,也就能明白,自然規律是我們都要遵從的。所謂“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從這里是不是也能得到點滴啟示?違背自然規律,一相情愿地拔苗助長,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吃的東西出現這樣的問題可能一時無法改變,因為我們貪吃,可一旦人們的思維形成這樣的定勢,那會出現怎樣的結果?
事實上,在今天的社會生活中,這樣的現象不僅僅限于制造食物了。看看某些婚戀,昨天一見鐘情,今天一夜風流,明天就可能天各一方了;某些學術,如今學問不多、著作等身可不是神話,只可憐真有人天下文章不會抄,抄出了麻煩,露出了尾巴,落下了臭名;某些工作,這邊布置任務的紅頭文件墨跡未干,那邊成果就豐碩了,經驗就上報了;某些工程,表面上剛剛通過驗收,鑼鼓喧天慶竣工,暗地里緊鑼密鼓拾遺補缺忙維修了;某些教育,只要肯付出成本,一年半載就能青蛙變王子,堂而皇之成為這士那士的。等等等等,不勝枚舉。
速成真成了社會生活的普遍現象。是社會進步必然產生這樣的現象,還是人們急功近利的心態使然?我倒是覺得,是社會價值判斷標準這雙大手在無形中推波助瀾,致使一些人不再遵從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于以最小的代價、在最短的時間獲取最大的利益,甚至于不勞而獲。這種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理念當然沒有錯,錯的不過是人們只想收獲,而不肯付出。于是,這個社會就有了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的“為官之道”,就有了“形象工程”“爛尾工程”“豆腐渣工程”,就有了學術不端、文憑造假的丑聞。
人的社會價值到底如何評判?是以眼前效應稱英雄,還是以歷史價值論成敗?似乎很難結論,但唯有時間是一把公正的尺子,它會幫助人們量長短度曲直。縱覽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祖先留給我們的遺產,除了類似都江堰、趙州橋這些歷經世事變遷卻千秋屹立,至今依然造福后人的有形資產外,還有一筆更為寶貴的精神財富,這就是: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重名輕利的價值追求。古往今來,無論是著書立說,還是筑路建廈,無論是耕耘勞作,還是發明創造,是需要靜心、專心、恒心予以對待的。成功的道路沒有捷徑,投機取巧、心浮氣躁、急功近利也許能成就一時,卻難以成就一世,這是被世人所認定的最通俗的定律。違背這一定律,收獲的“果”就會是畸形。只可惜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定律在某些人那里錯位了,甚至缺失了。
合乎規律的速成是進步,否則就是懶惰、就是投機取巧、就是不負責任;對歷史高度負責,這是一種人生態度;依照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踏實做人、扎實做事,這是一種道德標準;為事業而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守得住清貧,這是一種思想境界。
(王濤)
上一篇:適可而止的智慧
下一篇:“人造血”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