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現代物理的開創者
愛因斯坦簡介
諾貝爾得獎者小簡介
姓名:愛因斯坦
出生年代:1879-1955
職稱:物理學家
國家:美國
個人情況:愛因斯坦是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他1900年畢業于瑞士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博士學位。1909年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大學教授,兩年后任德國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柏林大學教授,當選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1921年,愛因斯坦因在光電效應方面的研究而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1933年由于納粹德國反猶太主義狂潮,愛因斯坦被迫移居美國,同年10月開始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任教。1940年獲得美國國籍。195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因主動脈瘤破裂在美國普林斯頓逝世。
愛因斯坦成功故事——堅持不懈
智慧并不產生于學歷,而是來自對于知識的終身不懈的追求。
真正的快樂是對生活的樂觀,對工作的愉快,對事業的興奮。
在一個崇高的目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會獲得成功。
——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出生于德國東部的烏爾姆,猶太血統。在愛因斯坦上學之前,父親給了他一個羅盤,羅盤的指針總要指著南北極,使小愛因斯坦研究和著迷了很久,直到成年,他都還記得這件使他印象深刻的事。
人們常說,愛因斯坦是天才。他當然是天才。“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愛因斯坦所以取得偉大的成就,主要是因為他無限勤奮,是因為他符合時代要求,不倦探索,敢于創新。
愛因斯坦10歲時,他進入了路易波爾德中學。在中學里,用的全是灌輸式的教學法,雖然是在學校里,卻像軍營一樣十分重視軍事訓練。愛因斯坦十分生氣地說:“以前覺得小學老師像上士一樣,現在,我覺得中學的老師像是中尉。”在這樣一所兵營一樣的學校里學習,愛因斯坦感到壓力大極了。
有一天,叔叔雅各布來看他,見他這樣悶悶不樂,就給侄子講了有關畢達哥拉斯的一些事情,愛因斯坦聽得十分認真。
隨后,雅各布在紙上畫了一個直角三角形,并對愛因斯坦說:“在直角三角形里,有一個定理,它的斜邊的平方,等于其他兩邊平方的和,這也就是中學學到的畢達哥拉斯定理。”
愛因斯坦兩眼放光地問道:“是真的嗎?”
雅各布見侄子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就故意說:“如果你不相信,可以自己證明一下嘛!”
雅各布走了之后,愛因斯坦下決心一定要證明出這個定理。他開始反復地思索,不停地在紙上畫著、寫著。已經是深夜了,母親波林不忍心看著兒子受折磨,就說:“阿爾伯特,證明不出來就算了,明天去問叔叔吧。”
“不,媽媽,我一定能證明出來的。”愛因斯坦頭也不抬地繼續他的證明。
過了很久,突然,愛因斯坦一聲歡呼:“我做出來了!”
波林也為兒子感到高興,世界上的大數學家證明出來的定理,一個年僅12歲的少年,竟然在一個晚上就證明出來了。
愛因斯坦還在少年時代,就把自己想象成一個追趕光線的人;關于光線的想法引出了狹義相對論。他又設想:假如吊索斷了,一架升降機墜入深谷,里面的乘客會有什么感覺;這個想法導出了廣義相對論。科學理論的發展,不是拆了舊房蓋新房。它像登山一樣。創立一個新理論就像登上一座高峰。視野擴大了,原來隱蔽著的東西被發現了。原有的理論仍然歷歷在目,只是顯得小了,成了廣闊視野中的一小部分。他在登上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高峰以后,沒有滿足,沒有停頓。他環顧四周上下,看到宇宙間無比壯麗的景色,拍拍身上的塵土,又準備攀登新的高峰——統一場論。這是相對論的第三階段。他希望把引力場和電磁場統一起來,而且希望這統一的場能夠解釋量子力學所不能解釋的問題。
愛因斯坦認為,“在科學上,每一條道路都應該走一走。發現一條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對于科學的一大貢獻。科學史只寫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發現‘此路不通’的失敗者統統不寫,這是很不公平的。那種證明‘此路不通’的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就讓我來做吧。”他給比利時王太后伊莉莎白的信里是這樣寫的:“留給我的事情是:毫不憫惜自己,研究困難的科學問題。那個工作迷人的魔力,將持續到我停止呼吸。”
愛因斯坦真的是這樣做的。他在神圣的好奇心的驅使下,又勇敢地深入探索宇宙。他探索了幾十年,直到最后一息。他在生命彌留之夜,在醫院的病榻旁還放著一疊統一場論的未完成稿,準備翌晨醒來再繼續演算。愛因斯坦對統一場論的探索,正是他一生追求真理的那種毫不氣餒的熱情和頑強性格的寫照。
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史中最具創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開創了物理學的四個領域: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宇宙學和統一場論。他是量子理論的主要創建者之一。他在分子運動論和量子統計理論等方面也作出重大貢獻。
愛因斯坦的一生都在堅持不懈地從事物理學的研究,盡管這期間發生了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他為反對侵略戰爭,反對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反對民族壓迫和種族歧視,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他去法、英、荷等地奔走吶喊……但他并沒有因此放棄對物理學的研究。
愛因斯坦在講到他自己的時候說:“上帝在分送禮物時是毫不寬容的。他只給了我騾子般的頑強。不!他還給了我靈敏的嗅覺。”
生活就是追求真理。正像德國劇作家萊辛說的:“對真理的追求比對真理的占有更為可貴。”愛因斯坦在勤奮的工作中,在追求真理的探索中度過了一生。愛因斯坦堅持不懈的人生信條始終貫穿他的整個科學生涯。
教育啟迪
從愛因斯坦成功的足跡,不難發現,他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是努力進取、永不滿足的一生,他的一生都在深入思考和積極探索中度過,他曾說過“無論在什么地方,無論在什么時候,決不允許自己有一點點灰心。”這也正是他一生的寫照。
生命的獎賞遠在旅途的終點,而非起點附近。我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達到目標,邁出一千步時,仍然可能遭到失敗。但成功就藏在拐角的后面,除非拐了彎,我永遠不知道有多遠。再前進一步,如果沒有用,再向前一步,事實上,每次前進一點點并不難。關鍵在于堅持不懈!
上一篇:溫斯特·丘吉爾——英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
下一篇:特奧多爾·蒙森——最偉大的歷史寫作藝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