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奧多爾·蒙森——最偉大的歷史寫作藝術大師
特奧多爾·蒙森簡介
諾貝爾得獎者小簡介
姓名:特奧多爾·蒙森(TheodorMommsen)
出生年代:1817-1903
職稱:歷史學家
國家:德國
個人情況:特奧多爾·蒙森生于德國的席萊蘇維格的伽爾丁。父親是鄉村牧師,母親是教師。在家庭的影響下,蒙森自小便喜歡和熟悉古羅馬史。
他1938年考入丹麥的基爾大學法律系。1842年畢業,獲法學博士學位。1843年,蒙森接受丹麥國王的獎學金,前往意大利,從事古羅馬法律的考察研究工作。1847年返回祖國,應聘到萊比錫大學任法學教授,后因發表攻擊俾斯麥的演說,1850年被解聘。1852年在瑞士蘇黎世大學擔任羅馬法學教授;1854年轉至布雷斯勞大學任教;1858年擔任柏林大學古代史教授,并應柏林皇家學院之聘,主編期刊《文典》。1874年,再次被聘為萊比錫大學教授。1873至1882年,任德意志帝國國會議員。
蒙森的主要成就是對古代羅馬歷史的研究。五卷本《羅馬史》是他積30年的努力才得以完成的史學巨著。他的重要著作有:《意大利南方方言》、《羅馬編年史》、《羅馬鑄幣史》、《民法集》、《羅馬公法》、《羅馬刑法》等,由他主持編纂的《拉丁銘文大全》不僅具有重要史料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他為此書所寫的序文被公認為現代最精彩的拉丁散文之一。
1902年蒙森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現存的最偉大的歷史寫作藝術大師,特別要提及他的里程碑著作《羅馬史》”。
特奧多爾·蒙森成功的故事——堅定的信念
按自然法則看來,最小的生物也遠遠勝過最精巧的機器;依照同樣的道理,能夠令大多數公民自由地行使自決權的憲法,哪怕有其缺陷,也無限地勝過最光輝、最人道的專制主義;因為前者能夠發展,是活的,而后者卻一成不變,是死的。
當一個政府失去其統治能力之時,它就不復是正統的了;誰有力量推翻它,誰就有權利。
任何革命或篡權,只要有獨到的統治能力,就能夠在歷史法庭上勝訴。
——特奧多爾·蒙森
一位老人,留著銀灰色披肩長發,一張寬大、靈活的嘴,一座鋒利的鷹鉤鼻,一對閃亮的黑眼睛,即使隔著厚厚的鏡片依然爍爍發光,這就是特奧多爾·蒙森,外表像一位詩人。
可以說,特奧多爾·蒙森身上集聚了各種才華,他雖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史料分析家,但他也會作出充滿激情的判斷。他既能以細微的筆法和廣泛的學識敘述政府的內部工作和復雜的經濟事務,又能極其精彩地描寫戰爭的場面和人物的性格。也許他首先是一位藝術家,他的《羅馬史》是一部偉大的藝術作品。作為文明的燦爛花朵,文學在諾貝爾的遺愿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而蒙森在這方面無疑是具有代表性的。當他把《羅馬史》的第一卷交付給出版商時,他寫道:“這項工作是艱辛的”,在他進行此項工作的5周年之際,他感嘆學術海洋之浩瀚。但是,在他畢生的工作中,不論他付出了多么艱辛的勞動,他創造了一種可以與任何一部藝術作品相媲美的自然的形式。讀者可以在其中放心大膽地遨游。這部偉大的著作無可辯駁地擺在我們面前。他本來也許會成為文藝女神的寵兒,如果不是環境改變了他的命運的話。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書本和散文不能使每一個花蕾成長為一朵玫瑰”。
由于特奧多爾·蒙森對當時政治的失望使得他將自己的激情傾注在了歷史研究之中,但是他卻從未停止過政治運動。他認為:人是政治的動物,要成為一個好公民,就必須積極投身于各種政治活動。不過,蒙森的聲譽主要還是來自于他的學術成就。
《羅馬史》是特奧多爾·蒙森30年心血的結晶,也是他在歷史上的主要貢獻,他的歷史作品都是以扎實的史料工作為基礎,并以清晰的歷史發展線索為中心而展開的。他曾在一篇文章中明確指出:“歷史學說到底只不過是實際事件的清晰知識,它一方面發現和檢驗可獲得的證據,另一方面依據對造成事件起主要作用的人和當時環境的理解把這些證據編寫成敘事文”。與此同時,他還認為:對歷史研究而言,最可靠的史料證據應當來自諸如銘刻、古錢幣、古代器物和工藝品等等各種類型的文物。另外,蒙森對歷史上的神話與傳說也沒有采取全盤否定的態度,他承認神話傳說中存在著某些史料價值,而且經常以神話傳說作為自己推論時的旁證材料。因此,蒙森在《羅馬史》中著重敘述了到共和國滅亡為止的羅馬歷史發展過程,并通過對歷史文物的研究所得出的精確結論和詳實可靠的史料,對古羅馬的社會制度以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了重新研究,糾正了尼波爾等前輩史家在羅馬史研究中的許多不當之處,從而為近代西方社會撰寫了第1部完整而系統的羅馬共和國史。被蒙森抨擊過的“鐵血宰相”俾斯麥曾手捧此書對作者說:“尊著我拜讀再三,你看,封皮都快磨破了。”
奧多爾·蒙森既是一位學者,也是一位藝術家,他在85歲時的作品中仍然年輕,大概這就是藝術與科學常常有一種使從事它的人變得年輕的力量吧。
教育啟迪
奧多爾·蒙森這些成就的得來是與他淵博的學識和民主主義的堅定信念是不可分隔的。他不僅對史料的考據持嚴謹治學的態度,還具有批判精神,并且是一位文章高手。他精于考古、熟悉古羅馬的典章制度,又善于綜合概括和遣辭造句,因而《羅馬史》的敘事條理十分清楚、文章曉暢可誦。《羅馬史》的成功更在乎他30年如一日的堅定信念。
他獨特的貢獻就是他有能力將一絲不茍的學術態度與豐富多彩的寫作方法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再加上他對追尋真理的徹底獻身精神、不屈的意志、對最微小的細節的掌握、將每一細節放到合適位置以幫助理解總體的能力以及他堅定不移的信念:一切法律、一切歷史都依賴于其人的內容,所有這一切都使蒙森不僅成為偉大的歷史學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和學者。
上一篇:愛因斯坦——現代物理的開創者
下一篇:特里薩修女——仁愛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