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荻教子的故事
那是在北宋的時候,有個杰出的文學(xué)家和史學(xué)家名叫歐陽修。在歐陽修出生后的第四年,父親就離開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擔(dān),全部落在歐陽修的母親鄭氏身上。
為了生計,母親不得不帶著4歲的歐陽修從廬陵來到隨州,以便得到住在隨州的歐陽修叔父的照顧。
歐陽修的母親鄭氏出生于一個貧苦的家庭,只讀過幾天書,但卻是一位有毅力,有見識,又肯吃苦的婦女。她勇敢地挑起了持家和教養(yǎng)子女的重擔(dān)。
歐陽修很小的時候,鄭氏就不斷給他講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講完故事,鄭氏都要把故事做一個總結(jié),讓歐陽修明白其中做人的道理。她特別教導(dǎo)孩子:做人不可隨聲附和,不要隨波逐流。
歐陽修稍大些,鄭氏就想方設(shè)法教他認字。她先是教歐陽修讀唐代詩人周樸、鄭谷的詩,和當(dāng)時流行的九僧詩。盡管,歐陽修對這些詩一知半解,但他對讀書的興趣卻日益增強。
眼看歐陽修就到了上學(xué)的年齡。鄭氏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家里窮,買不起紙筆。
鄭氏眉頭緊鎖。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邊,長著類似蘆葦?shù)妮恫荩蝗幌氲剑河眠@些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不是也很好嗎?于是,她用荻草稈當(dāng)筆,鋪沙當(dāng)紙,開始教歐陽修練字。
歐陽修按照母親的教導(dǎo),在地上一筆一畫地練習(xí)寫字。他反反復(fù)復(fù)地練,錯了再寫,直到寫對寫工整為止,一絲不茍。這就是后人傳為佳話的“畫荻教子”。
幼小的歐陽修在母親的教育下,很快愛上了詩書。他每天勤寫多讀,知識積累得越來越多。因此,他很小時就已經(jīng)很有學(xué)問了。
有人說:“母愛是偉大的。”是的,母愛是溫暖的太陽,無私奉獻著她的光芒。母愛是遼闊的大地,對兒女袒露著寬廣的胸懷。母愛是肥沃的土壤,哺育著兒女茁壯地成長。
上一篇:男孩的意外收獲
下一篇:白居易少有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