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都要有預案
在職場上,許多領導因為不清楚下屬會匯報哪些信息,總是感覺心里沒底,會不由自主地去依賴“預案”。因為面對多項選擇,領導的底氣也會更足。
上級希望得到沒有瑕疵的結果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助理有一次將一份計劃呈遞給他過目,結果,基辛格并沒有接過助理手中的計劃書,反而和善地問道:“你確定這是你所能草擬的最佳計劃嗎?這件事也許還會出現其他的一些意外,我們需要做哪些具體的準備?”
面對基辛格的提問,助理猶疑地回答道:“我想可能還有一個細節需要再考慮一下,這樣應該會更好一些。”
于是,基辛格將這個計劃退還給了助理。幾天之后,這位助理又準備呈報自己的最新工作成果。基辛格請這位助理到自己的辦公室進行談話。他再次問道:“你確定這是你所能草擬的最佳計劃嗎?”
助理聽后,后退了一步,緩緩地開口說道:“也許還有兩點的地方需要再改進一下……也許需要再多做一些說明……”隨后,助理走出了基辛格的辦公室,腋下夾著那份他準備呈報的計劃書。
為了能夠做出完美妥善的計劃書,這位助理日夜不停地辛勞工作,有時甚至留宿在辦公室內。幾天之后,這份計劃終于完成了!他很得意地邁著大步,走進了基辛格的辦公室,將自己的計劃呈遞給了國務卿。
當聽到國務卿那熟悉的聲音:“你確定這是你所能草擬的最佳計劃嗎?”這位助理激動地說道:“是的,我確定,國務卿先生!”
“非常好。”基辛格說道,“既然這樣的話,我就有必要仔細地讀一讀了!”
就像基辛格一樣,許多管理者會定期要求結果,并且希望員工呈報盡量沒有瑕疵的結果。優秀的管理者總會期望獲得萬無一失的方案,他們也要對他們的上司負責。因此,這一層層的壓力最后就轉化到一線員工的身上,上級領導需要多個候選方案。
職業化本質意味著讓領導放心
一位領導帶下屬去參加一個重要會議。等輪到他發言的時候,這位領導卻突然發現要演示用的文件帶錯了。這個時候,下屬因為事先做好預案,為這次重要會議多做了一個備份。所以,他打開自己的筆記本調出工作文檔,并走到上級領導跟前……
可想而知,下次再有類似重要的會議,領導依然會選他陪同。由此可見,充分的預案準備,可以讓一個職業人做得更加職業化。你職業化的本質就意味著被人信任、使人放心。這位下屬的確是令人感到信任與放心,現實當中,能像這位下屬一樣有預測力的人少之又少。更多時候,大家是被現實逼著變成一個“職業化”的預案行家。
有這樣一個古老故事,一位國王指著一旁的鱷魚池說:“誰若是能夠游到對岸,我立即就把我的女兒嫁給他。”話音剛落,只聽“撲通”一聲,一位青年猛然躍入水中,瘋狂地游向對岸。不一會兒,這位青年便游到了對岸,國王十分激動地握住這位青年的手,高聲說道:“勇敢的年輕人,你將會得到我美麗的女兒。請問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如此勇敢?”青年聽后,氣憤地說道:“到底是誰這么缺德,把我推下水的!”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將你推下水的領導,雖然給了你過多壓力,但也正是他激發了你全部的潛能。身處職場江湖,要學會遵循江湖規則,不下水的職場人,遲早會被企業淘汰。與其被迫進行職業化轉變,不如自己從今天開始多長一些心眼,去發現工作中多種可能性,盡量做好多項選項準備,讓上級領導對你放心,也給你踏實的感覺。只有這樣,才能應對一切突發危機,成為上級領導心目中的“知心人士”。
上級失控的壓力與下屬熬夜的壓力
管理大師曾仕強教授曾經講過,在中國做領導是最容易的,只要會說三句話就足以勝任:“是誰讓你這么做的”、“那就這么做吧”、“即使是我說的,也不能這樣做”。也許有人會問為什么中國式的職場會如此霸道。這都是因為一條重要的職業定律:“下屬匯報的內容永遠都要少于上級期望聽到的內容。”
這個定律反映出上級對下屬的信任不足。多數情況下,上級領導也不是特別清楚他期待下屬匯報哪些具體信息,但卻總感覺心里沒底,所以上級領導就會不由自主地依賴預案。因為面對多個選擇方向,領導心里就會更有底氣。他們會像基辛格那樣,不斷地暗示自己的下屬:“你看咱們還漏掉了哪些重要信息。這個資料你應該再仔細地研究一下,完全可以做得更完善細致一些的……”,這些領導有時還會帶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明顯提示:“你這個方案肯定是不行的,應該再認真地去琢磨琢磨。”這些被要求“再去琢磨”的下屬職員只好誠惶誠恐地再去熬夜修改自己的方案,他們不知到底哪里做得不到位,只能聽從領導的意圖,全部重新再來。
這就是上級領導把失控的壓力向下屬職員熬夜壓力的轉化過程。這種壓力下產生的熬夜成果,永遠無法徹底解決上級的失控感。所以,受害的不僅僅是下屬職員的健康,更包括職員對自身的能力懷疑,以及職業方向的未知迷茫。試想一下,如果你一次次被上級主管反饋“再好好想想,你這樣是不行的”,卻永遠不告訴你究竟該如何去做,那么,你會對自己的職場未來有著怎樣的預測。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所謂的能者多勞取向。如果你總是可以先上級之憂而憂,并且總能使上級高枕無憂,你就能從上級那里獲得了他的信任以及依賴。如果你的天性是喜歡做這些有眼色的事情,那么很可能你已經成為上級的“自己人”。但如果你并非出于自愿去做這些事情,再做這些事情之時,反而會給自己一種勝任卻不喜歡的感受,這時你很可能是騎虎難下了。
做一個承受得住壓力的合格員工
趙陽畢業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大學畢業后被一家電腦公司錄取。由于他名牌高校的背景,經理對他格外關照,總喜歡讓趙陽去處理各類的事情,仿佛他是一個神通廣大的全能高手。可是剛剛畢業的趙陽,并沒有過多的實踐經驗,很多工作處理得非常吃力。對于他所出現的工作瑕疵,經理感到十分失望,認為清華學生也不過如此。為了維護自己身為清華學生的尊嚴,趙陽只能通過不停加班來彌補自己的不足,雖然最后完美實現了老板的期望,但是趙陽卻失去了對工作的激情。
于是,趙陽遞交了辭職申請,去了另外一家電腦公司發展。由于上一次的經驗教訓,趙陽總是會有意無意地隱瞞自己的學歷背景。結果,趙陽發現別人對他的期望值與其他員工變得一樣了。在這樣一種相對輕松的氛圍下,他更有了工作熱情,工作也變得更加的出色。所以適時隱瞞一下自己的“高貴身份”,降低上司及同事對你的期望,會獲得更多的自由與思考機會。所以,有時適時隱瞞自己的“高學歷”,以降低領導及同事對自己的期望,會得到更多自由與思考的機會。
通過趙陽的案例,我們可以了解如何緩解壓力。首先,作為普通的員工,應該學會理解“下屬匯報的內容應該永遠少于上司期望聽到的內容”的本質,其實就是面對上級的失控。因此,應對這種因不清晰反饋所產生的壓力,就需要你努力地處理好上司的失控。這里所謂的“處理”,其實就是讓上司有控制感。方法也很簡單,那就要匯報給上級領導更為充分的信息。另外,任何工作都要以天為單位定時向你的上級匯報工作進度,以及你的計劃與想法。你要讓上級領導感到所有權力在自己手中,成績是由下屬在努力做著的,一切都在朝著良好的方向在發展進行。這樣,你就可以從上級那里得到微調式的反饋,明確接下來的改進工作。
另外,你要在時間管理里中有一個重要的兩維度劃分法,那就是把事情劃分為:重要與不重要,緊急與不緊急四類內容。第一類是重要且緊急的工作,第二類是重要但不緊急的工作,第三類是緊急但不重要的工作,最后一類是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工作。通過大量的研究證明,成功者與失敗者最大的區別,通常并不是第一類事情的處理狀況,而在于第二類事情處理的進展。也許,你認為那些事情不并緊急可以適當放一放,但是卻忽略了它的重要性。這重要之處就在于讓上級領導感到你可以讓他放心信任。如果你總是忽視這些重要但并不緊急的事情。最后,你將面臨眾多的“重要且緊急”的事情,而且很有可能無法及時處理完成。再有,你要知道“能者”自然是要多“勞”的。如果感到自己所承受的壓力過大,可以適當降低一下自己的能者段位,稍微少“勞”一些。
職場就像一個江湖,這個江湖的本質就是自上而下的放心追求。與其被追著給上級提供放心的理由,到還不如主動一些、勤快一點,趁著“國王”還沒在池子中放進鱷魚,就開始早早地跳水游泳。只有這樣,有朝一日你才能夠變成笑傲江湖的“國王”。
上一篇:職場-人際關系也是重要的能力
下一篇:職場-休產假也需要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