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獨特踽步舞的趙飛燕
趙飛燕是舞女出身,漢成帝劉驁第二任皇后。在中國歷史上,她以美貌著稱,所謂“環肥燕瘦”講的便是她和楊玉環,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體態輕盈瘦弱的美女。同時她也因美貌而成為淫惑皇帝的一個代表性人物。
趙飛燕是我國漢代最為杰出的著名舞蹈家,而且姿容秀麗。她的原名叫宜主,她還有個妹妹叫趙合德。宜主的父親是一個對音樂頗有造詣的音樂家,他編制的樂曲十分優美動聽,當時轟動一時。宜主生長在這樣一個音樂世家,自然從小受了音樂熏陶。
宜主長大以后,身材窈窕,體態輕盈,風度翩翩,格外招人注目。其父去世后,宜主姐妹倆成了一對遺孤,只得流落在長安以唱小曲為生,過著貧苦的生活。
由于她的歌喉婉轉,似新鶯出谷,音韻悠揚,她的芳名大振,轟動長安。于是,姐妹倆一同被送入陽阿公主府,開始學習歌舞。她天賦極高,學得一手好琴藝,舞姿更是出眾。
當時的漢成帝喜歡游樂,經常出外尋歡作樂。有一次在陽阿公主家見歌女宜主艷麗非常,便召她入宮中。漢成帝稍一煩悶時,就召宜主歌舞承歡。
宜主腰肢纖細,體態輕盈,當她迎風而舞時,好像要乘風飛去一樣。于是,漢成帝將她賜名“飛燕”,意即春暖花開,迎風欲飛的春燕。
不久,漢成帝又召其妹趙合德入宮,并深得皇帝寵愛,封為昭儀。趙氏姐妹聯手迫使班婕妤退出后宮,又聯手使漢成帝廢許皇后,趙飛燕成為了皇后。
據說趙合德與趙飛燕爭寵,因而姐妹之間產生嫌隙。但兩人為獲帝寵,仍經常聯手斗爭后宮諸妃與朝臣。后來,姐姐趙飛燕因無法產下皇子,也是趙合德為趙飛燕解圍,使其免遭被廢。
傳說趙合德生得體態豐腴,較趙飛燕更得皇帝寵愛。成帝還專為趙合德修建了一座昭陽殿,對她極為寵幸,稱其為“溫柔鄉”,并甘愿老死在溫柔鄉算了。
不料此話一語成讖,漢成帝后來果然暴斃在趙合德床上。趙合德自知難辭其咎,被迫自盡。
漢成帝一死,漢哀帝即位。不久漢哀帝死,漢平帝即位,即廢趙飛燕為庶人,逼其自殺身死。
趙飛燕在漢宮創造了卓越的舞蹈成就。為了討漢成帝的歡心,她把單人舞逐漸發展為群體舞,各種舞姿的變化時有新招,可謂千姿百態。她組織舞蹈隊,對之進行專業化訓練的。
她尤其擅長一種獨特的舞步叫“踽步”,走起來好似手執花枝,輕微的顫動。當時除了趙飛燕,沒人能夠走得那么嫻熟自如,多姿多態。趙飛燕的走路姿態尤其撩人,仿佛是天生的貓步,如弱柳扶風,風情萬種。
漢成帝喜愛歌舞,為了欣賞飛燕的曼舞,就在宮中建起一座榭臺。當時漢宮中有個太液池,池中突起一塊陸地,叫瀛洲。漢成帝在洲上建的高榭,高達40尺。
一次,趙飛燕穿著南越進貢的云芙紫裙,碧瓊輕綃,在那高榭之上表演歌舞《歸風送遠曲》,成帝興奮地以文犀敲擊玉瓶打拍子;另一個器樂演奏者吹笙伴奏,趙飛燕越舞越飄飄,欲乘風歸去之態。
歌舞正酣,忽然起一陣大風,趙飛燕隨風揚袖旋舞,像要乘風飛去。成帝急忙叫器樂演奏者快拉往趙飛燕,別叫大風吹走了。
他趕緊丟了手中的蘆笙,急步上前用手死死抓住趙飛燕的裙子。一會兒,風停了,趙飛燕的裙子也被抓皺了。從此,宮中就流行一種折疊有皺的裙子,叫“留仙裙”。
通過這次歌舞,漢成帝怕大風把趙飛燕吹跑,特地為她大興土木之工,花巨資為她筑起一座華麗的“七寶避風臺”居住。
趙飛燕擅長歌舞,漢成帝也迷于此道,于是歌舞之風,為之盛行,內宮的嬪妃和侍女們以能歌善舞為榮。而跳舞則需要楊柳細腰,肥胖的人是不適宜舞蹈的。
宮妃們為了怕體態變形,都減少飲食并向趙飛燕請教減肥之法,所以,當時漢宮中幾乎見不到一個肥胖的女子。后人所謂“燕瘦環肥”中的“燕”字,指的就是趙飛燕,比喻體態瘦削輕盈的美女。
漢成帝為了欣賞趙飛燕的舞蹈,他別具匠心地為她特制了一個水晶盤。在一個小小的水晶盤里要乘一個人,還要在上面歌舞,這可真是一番工夫,既需要有輕盈的身軀和嫻熟的舞姿,又要有很強的控制力,才能在小小的舞盤上瀟灑自如的自由舞蹈。
有一次,在招待處國使節的宴會上,他命宮人用手托盤,讓飛燕在盤上歌舞。趙飛燕果然以嫻熟的舞技,精彩入微的表演,在那小舞盤里載歌載舞,瀟灑自如,真把外賓們一個個看得驚呆了,他們一次又一次地鼓掌叫彩。
漢成帝當然更加開心,由此而更加寵愛于她。
趙飛燕的輕盈舞技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特別是她已經懂得“用氣”和“運氣”控制呼吸,因而能使舞姿輕盈優美。此后歷代創作了不少以趙飛燕為題材的小說、詩歌、繪畫等文藝作品。
趙飛燕是一位了不起的舞蹈藝術家,堪稱我國古代歌舞史上杰出的先驅。
上一篇:換個心態或角度
下一篇:擅長跳響屐舞的美女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