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舒適區,贏得新天地
人的天性就是貪圖安逸,因此都樂意呆在“生活舒適區”。在此區域里會覺得極其舒服及安全,因此也就不樂意動彈,這是人的惰性使然。
人一旦久居舒適區,就容易不思進取,不愿意學習新東西,從而也就得不到成長與發展。因此且不可安于“舒適區”,應有意識地設法將其突破。其方法之一,就是促使自己學習各種技藝,向“斜杠青年”靠攏是最好的。
前些日子,一個很久沒聯系的小學同學問我:“你是從事什么工作的?看你朋友圈實在看不出你到底是從事什么職業的?!?/p>
“你是攝影師嗎?”
“不是?!?/p>
“你開了舞蹈工作室?”
“沒有?!?/p>
“你開婚紗店?”
“沒有?!?/p>
“你是模特嗎?”
“不是。”
“你是做培訓嗎?”
“不是。”
……
其實以上的對話經常出現在我的生活中。只有熟悉我的朋友才知道,其實我所從事的行業,與上面所說的都無關,而是一個充斥著經濟數字的行業。而朋友圈中的種種疑問,則佐證了我的另一個身份——斜杠女人。
最近,“斜杠青年”這個概念非常流行。指的是一群不局限于“專一職業”,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這些人的最大特點,是總有一顆無法抑制的好奇心,一看到什么新鮮事物,就禁不住想去體驗與追逐,因此時常得到新收獲也是非常自然的。
想要做一個合格的“斜杠”,需要人勇于打破自己劃的杠兒,敢于往新世界里闖蕩,不斷地學習新技能、增強新感受,這樣才能不斷地突破自我,得到新的收獲。
一位哈佛大學校長就曾這樣,獨自外出了一番,果真得到了一番新體驗。工作多年后,他突然厭倦了學校的環境,于是他向學校辭行,獨自到了一個邊遠的村莊,之后在一家餐館刷盤子。他賣力地干著,從中得到了勞動的快樂,也體悟到了許多。
他重返校園后,突然覺得曾經令他厭倦的一切東西都變得新鮮而有趣起來,他的情緒更積極,工作也更自在。
可見,人要不斷尋找新鮮感,才能激發自身熱情,從而為人生尋找到新的落腳點,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快、更遠。
要想克服自身的惰性,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首先,在模式化生活中,人要懂得打破思維慣性以改變自己的習慣性行為。比如,你可以嘗試著換個發型、換條路去上班、換個地方去吃飯等,這些都容易帶給你全新體驗,進而讓你產生新的想法,獲得新的成功。
其次,要想改變一成不變的生活,還要懂得時常檢視自我,及時發現并改變那些限制自己發展的惡習,比如懶惰、不守規則等。同時,要試著培養起新的好習慣,比如珍惜時間、勤快肯干等,長期堅持這樣做,就是在改進自我,幫助自己不斷開拓新的領域。
另外,為了增強自己的“斜杠”能力,還需要不斷挑戰自己,有意識地逼一逼自己。假如你想提高溝通能力,那就多到公眾場合去,硬著頭皮與人主動聯系、對話,之后有條不紊地表達,堅持下去是能如愿的;假如你想提高英語成績,那就每天抽出時間強迫自己練習……如果想培養某一項技藝,就要有意識地為自己加壓,直到真正擁有它。
真正的成長,就是不斷地跳出“生活舒適區”,培養“斜杠”能力。這樣就能在不斷的求索中拓展生命格局,擁有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上一篇:財富源于充滿知識的智慧頭腦
下一篇:身心疲倦,職場倦怠如何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