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利才能享受人生
在漫漫人生旅途上,有的人追求功名利祿,有的人追求榮華富貴,還有的人追求健康閑適??v觀歷史,你就會發現那些功名富貴只不過是轉瞬即逝的云煙而已,保持一顆淡泊名利的心,坦然面對現實,這才是智者的生活哲學。
我們生活的本質是什么?它不是要我們得到崇高的地位、優越的條件,也不是獲得豐厚的財富,而是求得內心的平靜與安寧。
這份平靜與安寧從何而來?這就需要我們能做到淡泊名利。
心懷淡泊名利之念,我們就能夠避免浮躁、焦慮、急功近利,內心就不會受欲望的制約,更不會讓靈魂漫無目的地飄蕩;心懷淡泊名利之念,我們就能夠正確地處理事情,就能夠擁有一種自我解脫、自我肯定的信心與勇氣,合理評價自己,不會過分關注物質,更不會讓自己的靈魂遭受塵世的污染。
有人曾經問慧海禪師:“禪師,你是否有異于常人的地方?”
慧海禪師說:“當然有!”
這個人問:“那到底是什么呢?”
慧海禪師答道:“如果我有饑餓感了,那么我就會吃飯;如果我疲乏了,我就會去睡覺?!?/p>
禪師的回答顯然令他很不滿意,這個人不屑地繼續問:“可是,在我看來,所有人都是這樣,沒有任何區別?。 ?/p>
慧海禪師慢慢地說道:“當然有區別了!”
那人接著問道:“那您認為的區別在哪里呢?”
慧海禪師說:“他們無論是吃飯,還是睡覺,都難以做到踏實、專心,內心總是在想著其他的事情。而我吃飯就專心地吃,心里不想其他事情;我睡覺的時候非常安穩,從來不做夢。區別就在這里?!?/p>
慧海禪師繼續說道:“平常人通常不能專心做一件事,他們總是困于利害、得失、寵辱之中,于是他們的心中就有了千種想法、萬般主張。他們在生命的表面喪失了自我,失去了‘平常心’。其實,生命的意義在于用心去體會生活,去感受生命,如此我們活得才算有意義。”
在生活中,懷有一顆平常心,淡泊名利,不受外界的迷惑,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往往是難以做到的。
因此,在禪師看來,一個人只有拋卻了外在的利害得失、尊卑榮辱,徹底排除外界干擾內心的阻礙,才能洞察自己的內心,擁有自己的真性情,才能平淡地看待功名利祿,才能進入無時不自由的境界,也才能擁有一個異于常人的世界。
現實中,我們常常看到有些人雖然聰明睿智,但卻難以取得更大的成功。原因就是由于他們難以用“平常心”看待所有事情,對名利二字看得太重,甚至在過多的欲望和野心的引誘下,失去了根本,迷失了自我。此時,他們陷入了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惡性循環中,成為輸得最慘的人。
從表面來看,人們淡泊名利,好似是沒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事實上,他們踏踏實實地走好腳下的每一步,在開創自己的事業、實現生活目標上量力而行,穩步推進。
因此,那些胸懷平常心、坦然看待成敗得失、做事踏踏實實的人不會受到各種因素的負面影響,更容易作出巨大的成績來。
陳景潤是聞名世界的數學奇才。他在解決哥德巴赫猜想的時候,就屈居于幾平方米的小屋里,伏在床板上,在昏暗的煤油燈以及一支筆的幫助下,竟然成功解答了世界著名的數學難題。
雖然陳景潤看起來好像不那么聰明,甚至還有點“傻”——邊走邊想數學題,幾次頭撞樹、撞電線桿。但是,他憑借著自己的辛苦努力以及良好的平常心,最終取得了成功。同時,他也收獲了愛情、名譽,雖然這些并不是當初他鉆研數學難題的目的。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對數學的熱愛,以及對事業的兢兢業業。
事實上,我們總感覺到的壓力與煩惱,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由于我們的期望或者欲望太多導致的,心里想的總是名與利,自然就深受它的羈絆,難以掙脫出來。而陳景潤就是因為沒有這么多的“包袱”,以淡定的心態去攀登科學的高峰,所以才能夠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他的這份心態是值得所有人學習的。
有些人為了追求地位、財富、名聲,置自己的健康、尊嚴、人格于不顧,以此來換取豐足的物質生活。等到有了一點成績之后,他們才發現自己為此付出的代價太大了,而自己曾經堅持不懈追求的這些東西實在是太虛幻了。這個時候,他們才真正體會到生命的真諦,才懂得了什么是淡泊名利。
欲望與貪念帶給自己的只能是沒有盡頭的煩惱與麻煩,淡泊名利帶給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平靜與安寧。所以,《名師談禪》中說:“一個擁有安詳的人,他沒有不滿,沒有懷疑,沒有嫉妒,沒有牢騷,沒有抱怨,沒有恐懼。所以他是生活在滿足中的,他的人生是享受的人生。”
學會知足,克制過多的欲望,專注于自己的事業,以平常心面對世事的變化,那么我們不僅能夠坦然面對名利,也能重拾無處不在的快樂,更可以順利實現每個人生目標。
總之,淡泊名利是人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對于俗世中的金錢、權勢、榮耀、名聲,以淡然的心態去看待,坦然面對現實生活的種種矛盾沖突,那么我們就能夠自由舒暢地享受生活中每一個精彩的片段。
上一篇:活在自己心里,而非別人眼睛里
下一篇:淡然面對“成功”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