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生活有三個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情做,三是能愛人。幸福的家庭有個最佳組合,那就是:丈夫愛釣魚,妻子愛做魚,孩子恰恰愛吃魚。
有人說得好,什么是“貴”?貴就是不把富放在眼里;什么是“福”?福就是不把富與貴放在眼里。可見,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個有福之人的,關鍵還是看你的幸福等式是什么。
德國的一位科學家曾研究出了一個幸福婚姻的配方,內容很簡單:要想使婚姻幸福長久,應該遵守一比五的規則,即在責備伴侶一次后,應該找機會稱贊對方五次。原來,幸福的等式并不復雜。
一位煤礦工人的孩子在作文中這樣寫道:爸爸,每天我都在心中暗自祈禱,希望您能平安回家。每當聽到那熟悉的用鑰匙開門的聲音,我滿心歡喜,覺得那是世界上最美的音樂;那一刻,也是我最幸福的一刻。
一位機關干部是這樣說并這樣做的:把不忙不閑的工作做得出色,把不咸不淡的生活過得精彩,這就是幸福的人生。多輕松的一種幸福觀。盡管做起來不容易,但那種對待工作和生活的灑脫勁兒,讓人佩服。
一位數學老師說:“幸福取決于享受和欲望的比率。欲望一定之時,享受越多越幸福;享受一定之時,欲望越小越幸福。因此,追求幸福有兩種方式:一是擴大享受的分子,一是縮小欲望的分母。前者需要受好多因素的制約,有很多東西不是你能決定的。對于你自己來說,后者倒是有比較大的主動權。”
幸福的等式就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完,一萬個人就有一萬個等式。
人的境界一般說來有三個層次:物質跟欲望的層次;文明與藝術、文化的層次;精神的、宗教的,完全超越物質生活意義的層次。境界越高,視野越寬,看待問題的角度也越高,幸福的感覺就越濃厚。
一位老作家對幸福有著獨特的理解,說人生幸福有三:第一,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第二,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第三,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別人。
現在有一種新的時尚,叫做“放慢幸福的腳步”。享受慢生活并不意味著懶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時間,而是在生活中找到一種平衡。慢是什么?是心態上的悠閑,以慢的姿態和理念更積極地投入生活。如果說慢生活是一種幸福,那就是指放慢幸福的腳步,慢慢咀嚼生活的每一個瞬間。
一位先生領著自己心愛的小狗進了一家燒雞專賣店,香噴噴的燒雞端上桌,主人大口大口地吃著雞肉,將雞骨頭扔到了桌子下面。小狗美美地啃著骨頭,對主人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們的生活方式雖然不同,愛好也不同,你愿意吃肉,我愿意啃骨頭。但有一點是共同的:我們都可以獲得我們各自的幸福。”原來,各得其所,各得其好,也是幸福的等式。
這是不是一種等式呢?
演員范偉對幸福的解答是:我餓了,看別人手里拿個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別人穿了一件厚棉襖,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廁所,就一個坑,你蹲那兒了,你就比我幸福。
亞里士多德說過:“一個人有健康的身體、適度的財產、心靈上的美德,這是人生幸福的三項必要條件。”
人最大的智慧是:你不僅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且還了解自己不需要什么;你不僅知道自己什么時候開始,還明白自己何時停止;你不僅知道索取,還明白滿足。該停則停、該斷則斷、該抽身就抽身,有了這些,幸福就誕生了;如果你能保持住這些,幸福就延續了。
幸福就像一只蝴蝶,在被人追求時,總是難以捕捉得到;但是,如果你安靜地坐下來,它就可能棲息在你身上。
據說晚年的俾斯麥經常徘徊在酷愛的林間小道上。那就是他的幸福等式。在宦海沉浮一輩子的他,此時已大夢初醒:森林里有自由的空氣,有溫暖的陽光,有和煦的微風,這里就是自己最后的休憩之所,是自己的幸福之地。
而我所推崇的一個等式是:
幸福等于生活每一個細節的尋覓!
幸福等于生命每一個過程的挖掘!
上一篇:熱情是一盞燈
下一篇:不服氣與不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