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治療抱怨的最佳良藥
不以感恩的心來面對工作,不珍惜工作的機會,不積極工作而只是一味抱怨的人,無論他們的學歷有多高、能力有多強,也終究會出現在被解雇者的行列中。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很少為自己所擁有的而感恩,卻常常抱怨自己所沒能擁有的。
一座寺廟里住著一個修為高深的住持,這位住持給寺廟里的眾僧立下了一條很特別的規矩:每年年底,廟里的和尚都要對著住持說兩個字。
頭一年年底時,住持問一個新來的小和尚最想對他說的是什么,小和尚說“床硬”;到了第二年的年底,住持又問這個小和尚最想對他說的是什么,小和尚想了想,說“食劣”;第三年的年底,小和尚不等住持發問,就對住持說:“再見。”住持看著小和尚的背影,無奈地嘆息道:“心內有魔,難得正果??上?,可惜??!”
住持口中的“魔”,其實就是小和尚心中沒有盡頭的抱怨。這個小和尚只是去考慮自己想要些什么,卻從來不去想其他人給自己提供了什么。像故事中的小和尚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少見,這些人往往是看不慣這個,又不滿意那個,每天怨聲載道,牢騷滿腹,總感覺別人虧欠自己,社會虧欠自己,卻從來都感覺不到別人為自己付出了什么,這樣的人心中有的,只會是抱怨,而從來都不懂得去感恩。那些對生活抱著感恩之心的人,即便是遇上了再大的災難,也總能堅持過去。而那些經常抱怨生活的人,即便是遇到了福,也會轉變成禍。
日本有個阿信,臺灣有個阿進。
阿進的父母都是盲人,而且他的媽媽還有些智障,除了姐姐和他之外,幾個弟弟和妹妹也都雙目失明。阿進的父母為了養活幾個年幼的孩子,只能以乞討為生,住在亂墳崗的墓穴里。阿進剛能走路的時候就跟爸爸媽媽一起去討飯。
10歲那一年,有人跟阿進的爸爸說,你應該讓兒子去上學,總不能讓他長大了繼續當乞丐吧。于是,爸爸就送阿進去上學。上學的第一天,老師給阿進洗了個澡。這是阿進記憶中有生以來第一次洗澡,霎那間,阿進感動得淚水奪眶而出。
為了供養阿進讀書,姐姐12歲就被迫淪落風塵。照料父母和弟弟妹妹的責任就落在了阿進的肩上。但是,即使在這樣的困境下,阿進也從沒有缺過一天課,每天一放了學他就出去討飯,回來后跪著把討來的飯喂給爸爸媽媽吃。之后,他讀了一年中專,期間還收獲了一個女生的愛情,這個女生后來成了阿進的妻子,但當時他的丈母娘卻極力反對女兒和阿進在一起,她對女兒說:“全世界都找不出他家那樣一窩殘疾人。”她把女兒鎖在房里,然后用扁擔把阿進趕了出去……
就是這個阿進,在回憶自己這段生命歷程的時候說道:“我對生活仍然是充滿了感激的。我感激我的爸爸媽媽,盡管他們雙目失明,但是他們賜予了我生命,到現在我還是跪著喂他們吃飯;我還感激苦難的人生,是苦難磨練了我,給了我一個與眾不同的生命;我感激社會,因為在我的成長歷程中,是這個社會上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給我提供了衣、食、住、行和教育;我也感激我的丈母娘,因為要不是她用扁擔打我,我也不能意識到要想支撐得起愛情,就要努力奮斗,要讓自己有出息。”
很多時候,我們總在抱怨,抱怨不公平的待遇、不順心的愛情,甚至是抱怨天氣的轉變、道路的擁堵……。其實,只要我們學會用感恩的心來看待周圍的一切,我們就能收獲另外一種生活。
抱怨和感恩是背道而馳的,與敬業是水火不容的。當你抱怨工作太忙太累時,就表明你沒有感恩公司為你提供的機遇和薪水。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工作機會十分來之不易。不以感恩的心來面對工作,不珍惜工作的機會,不積極工作而只是一味抱怨的人,無論他們的學歷有多高、能力有多強,也終究會出現在被解雇者的行列中。
大多數人都充滿夢想,這是一件好事。但是,夢想只有通過腳踏實地的工作才能夠得以實現。很多浮躁的人也曾有過美好的夢想,但最終卻沒能實現,剩下的只是滿腹的牢騷和無休止的抱怨。因此,讓我們用一顆感恩的心靈來驅趕心底抱怨的“魔鬼”,去放手追求自己多年以來的理想吧!
上一篇:感恩心態讓你更優秀
下一篇:感恩是自動自發的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