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抱團兒”,“我們”比“我”力量更大
“凡事自己來”的想法是不可取的。成功之路漫長遙遠,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單靠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要想快速到達成功的彼岸,就要學會與人合作。每個人的能力都有一定限度,善于與人合作,能夠彌補自己能力的不足,達到自己原本達不到的目的。
在一個團隊或組織內,每個人之間最好能形成相互補充的關系,包括才能互補、知識互補、性格互補、年齡互補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很多研究項目是需要體現多邊互補原則的。事實也反復證明,人才結構中的這種互補可以產生十分巨大的效應。
例如,超導微觀理論的創立問題,曾經困擾了許多人。曾經有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力圖解決此問題,卻紛紛落敗而歸。而這項成果的最后奪魁者,竟然是巴丁、康柏和施里弗3個人。他們3個人組成了一個具有互補作用的人才結構:巴丁經驗豐富,善于從宏觀上把握方向;康柏年紀輕、精力旺,思維敏捷;施里弗頭腦靈活、善于創新。他們發揮各自的優勢,最后成功攻克了難題。
在這競爭激烈的時代,工作分工越來越細,許多事情都需要人與人之間互相合作才能完成。一個缺乏合作精神的人,很難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也難以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成功。單打獨斗也許一時能夠逞能,但是只有學會與別人合作,才能長久屹立于不敗之地。
合作具有無限的潛力,人們越來越需要精誠團結,在共同的大目標下努力把事情做好。身在職場,假如你能夠使別人樂意和你合作,不論做任何事情,你都可以無往不勝。那么,應怎樣讓人樂于與你合作呢?
1.從內心深處欣賞他人
很多時候,為了突顯自我,人都更愿意揪著他人的錯誤和缺點,而對他人的優點卻刻意忽略。顯然,這種行為是很難讓我們融入團隊的。因此,我們必須學會了解他人的長處并加以贊美。
實際上要從內心深處欣賞他人并不容易。只有提高修養、放寬心胸,才能真正地接納他人。只有抱著欣賞的態度,多夸贊他人,以誠懇的態度幫助他人,團隊協作才會變得很順暢,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項至關重要的因素。
2.堅持求同存異原則
當個人的想法與大團隊的想法有偏離時,應本著求同存異的原則,共同推動團隊的工作,而不是一意孤行、固執己見。
“求同”就是尋找思想、要求、利益上的共同點;“存異”就是保留不同思想、不同意見、不同利益。這些是構建和諧關系的基礎和條件。團隊內或多或少都會存在“共同意識”,你應敏銳地把握這種共同意識,以便縮短與團隊成員的心理差距,進而達到友好合作的目的。
3.缺什么就及時補什么
我們要經常自檢,看自己有哪方面的缺欠。如果專業知識不足,就要多讀書、多學習,力爭擁有廣博而深厚的專業知識,在實踐中提高工作能力。我們還要不斷發現自身的短板,或是性格方面,或是技能方面,一旦發現,就要及時補上。作為團隊的一員,只有練好基本功,增強自身實力,才能得到團隊成員的欣賞與認可,進而和團隊一起前進、發展。
總之,想與人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我們就必須從自身做起,增強實力,培養真誠、付出、包容等品質。這樣才能讓他人愿意與你合作,才能獲得更大的力量,爭取更大的成功。
上一篇:學習本無底,前進莫彷徨
下一篇:孩子也會患上抑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