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與人生
人在面對自己時,從知止的角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一個誠字,真誠而實在,不虛假、不夸張,要能真誠地面對自己,接受自己。
一種米養百種人,有人志在高山,有人志于流水,鐘鼎山林各有天性,不可勉強。志向遠大的人,以淑世報國為志業,要驚天地而泣鬼神;志向平淡的人,只求個人平安過日子,不愁吃穿就可以。所謂成功,是每個生命的自我完成,這個世界沒有最好的生活,只有最適合的生活,適合自己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
人各有命,有人天生富貴,有人天生貧賤;有人天生聰明,有人天生愚昧。人生并不是想怎么樣就能怎么樣,我們只能改變能改變的事,我們不能改變不能改變的事,我們只能珍惜所有,全力以赴。人生本來就是不圓滿的,能夠接受人生的不圓滿,才能追求圓滿的人生。金無十足,人無十全。健康的人不一定有錢,有錢的人不一定漂亮,漂亮的人不一定健康,也不一定有錢。
不過,雖然不是每個人都長得漂亮,可是每個人都可以活得很漂亮。長得漂亮是運氣,活的漂亮是能力。活的漂亮是自己的權利,也是自己的義務。身體是父母給的,名聲是自己得的,自己能過什么樣的生活,全看自己想過什么樣的生活。
人生像一本支票簿,支票的價值靠自己去填寫;人生像一把胡琴,有人能拉出美妙的音樂,有人只能拉出幾個單音。人生像一幅畫布,每個人都是畫家,每個人手上都握著一些畫筆,畫布上是傳世不朽的作品,或是沒有價值的涂鴉;是彩色呢?還是黑白呢?全看自己的作為。
知止是凈化心靈、提升人生境界的一門重要學問。追求幸福快樂的人生,是每個人共同的愿望,可是,并不是每個人都過的非常幸福、非常快樂。論其原因,是因為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與快樂,也不明白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與快樂,甚至于背道而馳、舍本逐末,而不知道幸福與快樂,原是不假外求。
知止這門學問,主要在探討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到底人生在世,汲汲營營,辛苦一輩子,所求為何?目的在哪里?生、成、住、滅,是宇宙不變的定律,人總會老,老總會死,但是人并不能因此而坐著等死。生命是一種存在,存在自有意義、自有價值。
人生是有限的,我們只有有限的歲月、有限的體力、有限的財富,把有限的生命,發揮出最大的長度、寬度、高度與亮度。
人生有很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種種的誘惑,除非是修養很好的人,自制力很強,否則很難抗拒誘惑,而不會陷溺于情欲的追求。人為了滿足無盡的欲望,必然疲于奔命,不惜犧牲健康、生命,甚至帶給別人許多的傷害,危害社會的安寧。
追求幸福快樂的人生,是每一個人共同的愿望,可是并不是每個人都過得很幸福、很快樂。論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很多人不知道幸福、快樂的真諦是什么?以為擁有功名富貴、享受富裕豐足的物質生活,就是幸福、快樂的根源。由于科技的發展、文明的進步,現代人比起過去擁有更多的物質享受,衣、食、住、行、育、樂各方面,都有非常顯著的改善,但是物質的豐盛、安適,并不能填補人們內心的空虛無奈,而功名富貴的追求,更是有如飲鴆止渴,所謂“只要名利之心不絕,則煩惱痛苦不斷”、“名利如海水,愈飲愈渴”。
幸福、快樂,原是不假外求,孔子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不是每個人都長得漂亮,可是每個人都可以活得漂亮。尋找幸福、尋找快樂,不必舍近求遠,不必舍本逐末,所謂幸福與快樂,只是內心的自足,是自我價值的肯定,而不是對外物的追求,功名富貴尤其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幸福與快樂。人從物質上得到的滿足,只是一時的、短暫的,人在口體上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經由不斷地刺激而愈演愈烈,以至執迷忘返。
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是人類生活的兩大主體,一個人的生命是否豐富,充實的物質生活固然十分重要,而提升精神生活,更為重要。快樂之道,如果建立在物欲的追求,往往適得其反,本來是“求福辭禍”,結果可能卻是“求禍辭福”。陳立夫有一句名言:“無取于人,斯富;無求于人,斯貴;無損于人,斯壽。”可見我們一般人所謂賺大錢、做大官,并不是真正的大富大貴。
人在面對自己的時候,從知止的角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一個誠字,真誠而實在,不虛假、不夸張。誠是統攝眾德之源,所以,誠為真、誠為正、誠為勤、誠為樸。誠是盡己之性、盡人之性、盡物之性,誠是盡性的過程。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誠的修養,就能得性情之正。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要能真誠地面對自己,接受自己。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一棵草,一點露,天不生無用之人,每個人都有一些優點,都有一些缺點,成功的人只是能不斷增加優點而減少缺點。人生像一本空白的支票簿,支票的價值靠自己去填寫,我們雖然不夠好,但我們不能放棄自己、放棄希望,當然,我們也不能狂妄自大,目空無人。
人在面對家人、面對社會大眾的時候,從知止的角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一個敬字。尊重是人生的第一課,眾生平等。有人出身豪門,天生富貴;有人家境清寒,貧無立錐之地。有人天縱英才,出將入相,權傾一時;有人一介平民,胸無大志,平淡一生。有人天生麗質,面貌姣好,身材美妙;有人相貌平庸,身體多病,愁苦過日。人生百態,林林總總,不勝描述。事物總有二面性。天下事一得一失,有錢有有錢的好處,有錢也有有錢的壞處;沒錢有沒錢的壞處,沒錢也有沒錢的好處。其他諸如權力、美貌、健康……無不如此。人生有苦有樂,要善待自己,要寬待別人。
人在面對工作、學業、事業的時候,從知止的角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一個勤字。一勤天下無難事。古今中外所有成功者都有一個共同的人格特質,就是他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能夠全力以赴。這種全力以赴的精神,是一切事業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做事的態度,有人是有做就好,有人是要做就要做好。前者缺少負責盡職的態度,所以敷衍隨便,凡事不經心、不用心,這種人想要成功是很難的。至于抱持全力以赴的態度,事情沒有做好,絕不輕言放棄,凡事用心、盡心,這種人不想成功也難。我有兩個堅持,一是堅持做對的事,一是堅持把對的事做更好,我有這兩個堅持,就不會做不正當的事,而且做任何事,一定盡心盡力,全力以赴。
任何一個人的成功或失敗,都不會是偶然的。只有懂得珍惜時間、勤奮工作的人,才有機會成功。整天糊里糊涂過日子,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該做什么?也不盡力的人,能有什么成就呢?
成功的人不是運氣好,而是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失敗的人不是運氣不好!而是努力不夠。勤于做事的人,好像比別人吃虧,多做了很多事,其實,吃虧就是占便宜。因為肯做事、勤做事,所以比別人增加許多的工作經驗,也比別人增加許多成功的機會。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html.chineseall.cn/assets/v3/js/epub/epub-xhtml.min.js?t=20150601111658"></script>
上一篇:隨手摘去套住心靈的“唱針套”
下一篇:什么是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