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隨手摘去套住心靈的“唱針套”。
古語說得好:“人生由來不滿百,安得朝夕事隱憂。”煩惱是人生的一道菜,盡管它不怎么好吃。要想讓人生的唱片發(fā)出悅耳的聲響,千萬不要忘了摘去那形形色色的套住心靈的“唱針套”,而煩惱就是其中之一。
大仲馬在《三個火槍手》中寫了這樣的內心獨白:人生是一串由無數(shù)小煩惱組成的念珠,達觀的人是笑著數(shù)完這串念珠的。試想,如果是哭著去數(shù)呢?小煩惱就成了大煩惱,少煩惱就成了多煩惱。
人都有一種通病,那就是:為了已發(fā)生的事而懊惱后悔,為了即將到來的事而牽腸掛肚,為了遙遠的事而心神不定。于是,日子過得沉重,甚至過得痛苦不堪。
有位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
他要求一群實驗者在周日晚上,把未來7天所有煩惱的事情都寫下來,然后投入一個大型的“煩惱箱”。
到了第三周的星期日,他與實驗者一起打開這個箱子,逐一核對每項“煩惱”,結果發(fā)現(xiàn)其中有9成并未真正發(fā)生。
接著,他又要求大家把所寫的煩惱已經(jīng)發(fā)生了的字條重新丟入紙箱中,等過了三周,再來尋找解決之道。結果到了那一天,大家開箱后,發(fā)現(xiàn)那些煩惱已不再是煩惱了。
煩惱是自己找來的。這就是所謂的“自找麻煩”。
生活中什么叫“庸人自擾”?有人總結說:忙的時候,想要休息;度假的時候,惦記著公務;窮的時候,渴望富有;生活安逸了,又擔心好日子不能長久。你說,煩憂什么時候才有盡頭?這些都是人們自己給自己套的精神枷鎖。
有人總結得好,說人的煩惱大多來自三個方面:忘了“自己的事”,愛管“別人的事”,擔心“老天爺?shù)氖隆薄D敲矗裏溃棺约狠p松自在用什么辦法呢?也是三個方面: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別人的事”,別操心“老天爺?shù)氖隆薄?/p>
據(jù)統(tǒng)計,一般人所憂慮的有40%屬于過去,有50%屬于未來,只有10%屬于現(xiàn)在;而92%憂慮的事從未發(fā)生過,剩下的8%則是你能夠輕易應對的。
煩惱是快樂的天敵。不把天敵趕走或者消滅,快樂就來得不安生。采取什么方式呢?
你盡量不要翻舊賬。過去了的東西,尤其是經(jīng)過“決算”了的東西,翻過去封存,不去想它,煩惱就會減少。
解決煩惱,解救快樂,有一個很現(xiàn)成的高招兒,那就是學習英國前首相勞合·喬治的辦法——隨手關上身后的門。
喬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們每經(jīng)過一扇門,喬治總是隨手把門關上。朋友有些不解,問:“你有必要把這些門關上嗎?”
“哦,當然有這個必要。”喬治回答,并進而微笑著作了解釋:“我這一生都在關我身后的門。你知道,這是必須做的事。當你關門時,也將過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還是讓人懊惱的失誤,然后,你又可以重新開始。”
原來如此,要想成為一個既快樂又成功的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隨手關上身后的門,不沉湎于過去的煩惱,一直向前看,一直向前走。難怪喬治會成為英國的首相。
一位老師說過:我覺得人克服心理壓力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然而修煉是以境界為前提的。一個胸中懷有宏大志向的人是不應該過于被瑣事糾纏的,天下其實沒有多少事情值得我們計較,絕大多數(shù)事情都是“不過如此”。
我們不可否認,生活中有些事情是無可更改的。不能改變就容忍,就去做更困難、更絕境的假設。所謂“人之惑”是指與人相處的摩擦。如果人家損人利己,我不欣賞,但可以理解,理解其為別人的一種生存方式罷了;損人不利己者當然使人厭惡,但正因為如此,這種人才特別值得同情,因為他們太愚昧了。
汪中求先生寫過一篇文章,叫《生氣前先問自己12個問題》。其中講到,當一件具有副作用的事件來臨,你可以先試圖作如下的思考:
(1)我有改變的余地嗎?
(2)我改變它的消耗與能夠換來的成比例嗎?
(3)我放棄和容忍的損失具體是什么?
(4)如果損失的可以折算成金錢的利益,我會那么需要和依賴這些錢財嗎?
(5)如果損失的是增加得分的名聲,我會那么需要和依賴這些名聲嗎?這些增加的名聲最終解決了我的什么?
(6)如果損失的是減少得分的名聲,有多少人關注這件事,自己不計較是否天下本就沒人在意?
(7)即使事關氣節(jié),若干年后公論不能回來嗎?
(8)更多的時候,我們的情緒是否來自最親近的人和最瑣碎的事?
(9)除了跟最能接受自己的人發(fā)泄,我們還有什么能耐?
(10)除了這些最不值得關注的瑣事,難道我們沒有更有意義的事情去關注、思考、努力嗎?
(11)長城還在,秦始皇在哪里?
(12)蘇格拉底死了,他大概在笑話我們活著的莫名其妙憂郁的人吧?
因此,我的朋友,我們一起好好修煉吧,用自己的愛去關注生命,從最近的開始,逐漸延伸到遠方,包括我們能夠認識的一切生命,包括我們遭遇的一切可憐的生命。
生活中有這樣一個現(xiàn)象:剛下過雨的水庫里,水是渾濁的,假如你用透明的瓶子去裝滿它,水的顏色是渾的。如果你靜靜地放置幾個小時,你會發(fā)現(xiàn),瓶子中上面四分之三的水是清的,底下四分之一是渾的。這時候,假如你用一根細棒伸到瓶中再攪一攪,整瓶水又都是渾的了。我們把清比做快樂,把渾比做煩惱,那么,消除煩惱的簡單辦法就是讓心沉靜下來,就是不要瞎攪和,換句話說就是不自擾。
你應當不求什么事情都想知道。“知道”也是雙刃劍,不是知道得越多越好。“信息”那個大筐里裝得太雜,沒必要那么上心。有一項秘密,醫(yī)生是知道的,那就是:有很多病都可以不治而愈。人知道自己有病了,心理壓力大了,情緒就不好了,抵抗力也弱了,該自愈的自然愈不了,還不如不知道。當然大病重病另當別論。難怪有些人覺得自己沒有什么不舒服,不愿意去醫(yī)院做檢查,怕有些“大驚小怪”會增加負擔和煩惱。與疾病不治而愈的道理相同,大多數(shù)的煩惱都會在第二天早晨減輕很多。
你應該設法讓煩惱流動起來,就像那藍天中的白云,它遮擋太陽了,但風一吹它就流走了;就像那流過的江水,嘩啦啦就看不見了,不要任憑自己沉溺在里面。
有時候我們的心就好像置身于嚴冬黑夜的迷宮中,需要自己把值得快樂的理由一一寫下來,去沖淡一些什么,去引導自己快速從憂慮和煩惱的迷宮中脫出身來。
努力學會掏空一些記憶。比如一種惆悵的心情,一顆疲憊的心靈,一段蒼涼的人生……掏空煩惱家族,留下快樂家族,使記憶換來一個好心情。
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一旦看重了,很容易去拼命鉆營,甚至不擇手段地去鉆營,這樣,得到名利時容易失去品格,得不到名利時又會變得異常煩惱。解決的辦法很現(xiàn)成:“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李白的詩句說:“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一位有過傷心之事的青年讀了李白的詩句,其受益的體會是:它給我一種勸解,一個遠景,使我覺得眼前得失可以放開。于是,一切煩惱就真的頃刻消失,而能酣睡入夢了。
一位哲人告訴我們6句話:
(1)忙碌是福,豐富的行動力是治療煩惱的最佳處方。
(2)莫為瑣事煩心,別讓那些瑣碎的雜事侵蝕你的生活。
(3)利用平均率排除煩惱,問你自己:“這種倒霉事真會發(fā)生嗎?”
(4)接受無可避免的事實。如果你自己的力量或意志無法改變這個事實,就對自己說:“既然如此,只好如此了。”
(5)對你的煩惱定上“止損原則”,衡量一件事值得多少煩惱,別付出得太多了。
(6)逝者已矣,來者可追。
華爾街的銀行家馬修·布魯斯有這樣一個認識:“人生在世,沒有人能不沾染一點非難,我還是趁早打消當圣人的念頭吧!從此以后,凡事我都盡力而為,然后張開一把心靈的保護傘,躲開非難的雨滴,別讓它沿著我的脖子滑落,濕透全身。”
有人遭到不公正的批評就產生煩惱,這倒要好好學一學林肯。他說:“別說是回答,就算是我試著去聽每一句攻擊我的話,那么這里早就可以關店,改做別的營生去了。我只能做到我所知道的最好的地步,盡力而為而已,而且我將堅持到底。如果臨了證明我是對的,那么所有反對我的意見都無關緊要了;如果證明我是錯的,那么就算有一打天使宣稱我是對的,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古語說:“孤云出岫,去留一無所系;朗鏡懸空,靜躁兩不相干。”意思是,一片孤云從山谷中飄出,它于去于留毫無牽系;一輪明月高掛在天空,人間不論是喧鬧還是恬靜都和它毫不相干。可見,內心欲念與外在行止一致,不為外物所系,“不以物喜,不為己悲”,一切的成敗毀譽都不能影響自己的平和寧靜,如此才能瀟灑地來去自如,與煩惱不再相干。
有這樣一家人,在家門口掛了一塊小木牌,上面寫著:“進門前,請脫去煩惱;回家時,帶快樂回來”。
這是女主人的創(chuàng)意:
“有一回我回家,在電梯的鏡子里看到了一張困倦、灰暗的臉,一雙緊擰的眉毛、煩惱的眼睛……把我自己嚇了一大跳。于是,我想,當孩子、丈夫面對這樣愁苦陰沉的面孔時,會有什么感覺?假如我面對的也是這樣的面孔又會有什么反應?接著我想到孩子在餐桌上的沉默、丈夫的冷淡……我真的不敢想下去了。第二天我就寫了這樣一塊牌子釘在門上以提醒自己。
“結果,提醒的不只是我而是一家人,奇跡就這樣出現(xiàn)了。而且,不僅是我們一家人,到我家做客的也都變得歡歡喜喜……”
這真是一大智慧。
由此,我們悟出的道理是:天下的好與壞、幸與不幸、快樂與痛苦,經(jīng)常是一枚硬幣的兩個面。有時候一念之間的轉換,就呈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世界。快樂既來得很難,也來得簡單。
學會處理情緒,這是個不簡單的事。有一個單身女孩很時髦,好像從沒人看過她傷心或者煩惱。她一直是敢說敢笑,總是以快樂一面迎人。有人問她:“難道你就沒有煩惱?”她先是調皮一笑,然后回答說:“我把情緒都處理在家里了。”接著她講述了她發(fā)泄情緒的方法。原來她也有很多時候會因為一些事情情緒變得很糟,這時她會想辦法在家中“治療”。
她的做法是先在浴室泡個澡,還要像小時候一樣玩水,重新感覺一下童年的無憂無慮;然后給自己準備一頓豐富的晚餐,在燈光幽暗的客廳里,邊吃邊看影碟,選的都是催人淚下的影片,看到動情處讓自己好好哭一場,把白日里積壓的委屈趁機發(fā)泄出來。她說,這些都做過以后,心里會輕松很多,身體也疲憊了,再睡個好覺,等明早起床一切都會變得嶄新。
真是聰明而有趣的方法!在當今這個壓力越來越大的社會,發(fā)泄情緒必不可少。懂得如何處理情緒,才能消除煩惱,增加快樂,去應對人生挑戰(zhàn)。
在這個世界上,因禍得福的人不少,因福得禍的人也不少。你是高處不勝寒,還是高處頭不暈;是低處不抬頭,還是低處挺起胸,關鍵看你自己如何把握了。做個聰明人也不難,放開一點、簡單一點、單純一點,集滿這三點,就會更開心一點。
上一篇:野心是一根牽引成功向自己靠近的繩索
下一篇:如何做到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