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貴中藥材杜仲
在緊挨著湘西天門山的一座大山叫崇山,在這座山里的一個小山村里住著一戶人家,只有母子二人。兒子名叫李厚孝,為人孝順、善良、忠厚、老實。
有一天,家里的六旬老母突然患病,臥床不起。厚孝趕緊請來郎中為母親診治。可老母服藥數帖后,病情未見好轉。這可把厚孝急壞了。
郎中告訴他,要想治好老母親的病,必須得去山崖上采回一種靈芝草才行。厚孝聽后,立即背上藥簍,拿著鋤頭,就往崇山攀去。
崇山山路奇險,峭壁如削、高聳入云。可為了給老母治病,厚孝哪里顧得上這許多。他攀巖越塹,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在一處峭壁上采到了靈芝草。
看著手里的靈芝草,厚孝激動萬分,在下峭壁的時候一不小心朝著山下滾去。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厚孝慢慢蘇醒過來,摸摸靈芝草還在,心里就放心了。他想趕快把靈芝草帶回家給老母治病,卻怎么也起不來,腰腿疼得直鉆心……他只得依靠在旁邊的一棵樹上休息。
天很快黑了下來。朦朧間,厚孝聽到了鶴鳴聲。他睜眼一看,面前站著一位鶴發童顏的老者。厚孝掙扎著求救道:“老爺爺幫幫我,我得趕緊回家給老母親送藥……”
“孩子,腰傷得不輕啊!不要動,我給你治治。”老者邊說邊從懷中掏出一個小葫蘆,伸手從樹上剝了一塊樹皮,并從樹皮折斷處剝出細絲,塞進葫蘆搖了三下,樹皮就立刻化成了水。老者把這水給厚孝服下。
神奇的是,不一會,厚孝的腰就不疼了。厚孝正暗暗納悶,老者忽然哈哈大笑,扶起他說:“孩子,快回家吧,你的老母親還等著用藥呢!”厚孝握著老人的手,千恩萬謝,定要老人留下姓名。
老者只是笑了笑,指著那棵大樹吟道:
此木土里長,人中亦平常。
扶危祛病魔,何須把名揚!
之后便騎上白鶴,飄然遠去。
厚孝望著老者遠去的背影,并不解詩中何意,又因心中掛念老母就立刻回家了。到家后,將靈芝給老母服下,果然藥到病除。
因心中感念老者的恩情,幾天后,厚孝又來到了那棵樹下。只見樹上長滿了橢圓狀有鋸齒的綠葉,樹粗且直。厚孝口中喃喃念著老者留下的那四句詩……啊!
莫非那詩指的是“杜仲”二字?此木土里長,“木”旁放一“土”是“杜”;人中亦平常,“人中”合起來“仲”。厚孝回想當時的情景,莫非這種樹的樹皮能治腰傷?
厚孝十分驚奇,剝下一塊樹皮帶回家中。正巧,村里有個人扭傷了腰,厚孝把樹皮煎了給村民服下,果然有效。于是,人們就叫這種樹為“杜仲”。
關于“杜仲”名稱的由來,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據說,在很久以前,湖南洞庭湖畔的貨物還主要是靠木船運輸的,而木船得靠人力拉纖才得以前行。由于成年累月地低頭彎腰拉纖,纖夫們大多患了腰膝疼痛的頑癥。
纖夫中有一個心地善良的青年人,名叫杜仲。杜仲深深感受到纖夫們所受的痛楚,因此他一心想找到一味藥來解除纖夫們的疾苦。于是,他告別了父母和同伴,離家上山采藥。
有一天,杜仲在山坡上遇到一位采藥的老翁。他滿心歡喜地上前拜見,可老翁頭也不回地走了。
杜仲一下子就急了,算算離家已二十一天了,母親給準備的口糧也已吃光了,可還是沒有找到那樣一種藥物。想想同伴們,杜仲又疾步追上前拜求老翁,并向老翁訴說了纖夫們的疾苦。
老翁被杜仲的真情感動,從藥簍中掏出一塊能治腰膝疼痛的樹皮遞給他,并指著對面高山對杜仲言道:“山高坡陡,采藥時可要小心哪!”
杜仲連忙稱謝,拜別了老翁后,沿著山間險道向老翁所指的高山攀登而去。
半路上,杜仲遇到了一位老樵夫。老樵夫聽說杜仲要上山頂采藥,連忙勸阻:“孩兒,此山巔飛鳥難過,猿猴難度。這一去怕是兇多吉少啊……”
杜仲一心要為同伴們解除疾苦,毅然向山頂爬去。到半山腰時,肚子餓得咕咕叫,杜仲心慌眼花得突然翻滾下來……
萬幸的是,杜仲的身子懸掛在一棵大樹上。過了些時候,他清醒過來,發現身邊正是他要找的那種樹,高興得拼命地采集。最后,他精疲力竭,昏倒在山崖下,被山水沖入洞庭湖中。
洞庭湖畔的纖夫們聽到這一噩耗,立即結伴尋找。人們找到了杜仲的尸體時,他還緊緊抱著一捆采集的樹皮。纖夫們含著淚水,吃了杜仲采集的樹皮,果真,腰膝疼痛好了。為了紀念杜仲,人們就將這種樹及其樹皮叫做“杜仲”。
杜仲,又名絲連皮、扯絲皮、絲棉皮、玉絲皮、思仲等,屬落葉喬木。其樹形整齊,枝繁葉茂,樹皮灰白,折斷樹枝可見銀白色膠絲。樹高可達20米,小枝光滑,呈黃褐色或較淡,有片狀髓。皮、枝及葉均含膠質。
杜仲為我國特有樹種,野生資源稀少。其以樹皮入藥,也稱杜仲,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
我國張家界,是世界最大的野生杜仲產地,是有名的“杜仲之鄉”。一棵棵高大的杜仲樹,是那樣的堅毅挺拔,那樣的富有生機。茂盛的樹冠中可見粒粒果球。樹枝都向外探,它們枝枝相溝通,葉葉相覆蓋,仿佛在上空形成了一道綠色的穹頂。
清晨的陽光透過這些綠葉和它們的間隙,零零碎碎地灑在地面上,在散發著潮潤泥土味的空氣中滲透著自己的光亮。夏天遮天蔽日,為人們帶來涼爽。
張家界早先并不叫張家界,叫青巖山,那時,青巖山上也沒有姓張的人家。為什么后來又叫它張家界呢?這事兒,據說,還和杜仲有關呢!
相傳,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后,濫殺功臣。留侯張良便想效法當年越國范蠡,隱匿江湖。可是到那里去好呢?
一輾轉登上了青巖山。這里別有天地,正是張良要尋求的。“世外仙境”。
從此,張良便在這里隱居下來,修行學道,并留下了一脈張氏子孫。
據說,張良為了讓青巖山水更美,曾在青巖山南側植了7棵杜仲樹。這7棵杜仲樹長得又高又大,就像7把巨傘,撐在半山腰。
許多年后的一天,一個叫張萬沖的官吏,上青巖山游玩。當他看到這7棵杜仲樹,像巨人般立在那里,頓起邪心,便想以這7棵樹為界,把青巖山這塊神奇的土地,通統劃為己有。
于是,他請來一名雕刻匠,要他在每一棵樹上雕刻一個大字。這雕匠刻呀、雕呀,七七雕了四十九天,才刻成7個大字:
指揮使張萬沖界。
有一天,獵戶張家雄進山趕老虎,從7棵杜仲樹下路過,他見每棵樹上都流著黃水,如淚人一般。張家雄最初感到驚奇,不知道杜仲樹為什么會流淚?
后來他看到了“指揮使張萬沖界”7個大字,才恍然大悟,頓時火冒八丈,猛地拔出獵刀,“嚓嚓”幾刀,將“萬沖”兩字,改成了“家雄”。
張家雄的這一舉動,寨民們齊聲叫好,只有張萬沖氣急敗壞,暴跳如雷。他調來親兵,把青巖山一帶圍得水泄不通。他把寨民趕到杜仲樹下,聲言要用大家的人血染紅那7個大字。
危急時刻,只見7棵樹干突然噴出7股桶大的黃水,直朝著張萬沖的人馬射來。一霎時,狂濤巨浪,鋪天蓋地,把張萬沖和他的兵馬一齊卷進金鞭溪去了。
這時,猛聽得云頭上有人發下話來:“寨民們聽著:此地本是天造地設,人間仙境,哪能容得張萬沖這個不肖子孫橫行。吾神已將他葬入海底。此地現歸張氏共同所有,永世永代生息!”
說罷,他將拂塵往7棵杜仲樹上一指,只見7棵杜仲樹上立即現出了“人間仙境張家界”7個金燦燦的大字。眾人抬頭一看,只見那仙人正是張良。因為是張良仙人賜名,此后,人們便把青巖山叫做“張家界”了。
上一篇:歷代將軍植樹情懷
下一篇:向獵人跪拜的藏羚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