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學·《圣經·新約》·彼得話靈》原文與賞析
《新約·使徒行傳》第3—5章
太陽偏西的時候,彼得和約翰上圣殿去。在圣殿的美門門口,他們看見一個瘸腿的人,向他們乞求周濟。
彼得對他說:
“你看我們。”
那人就留意看他們,指望得著什么。
“金的銀的,我沒有,”彼得說,“只把我所有的給你吧。我奉耶穌基督之名,叫你起來行走。”
于是拉著他的右手,攙他起來。他的腳和踝子骨,立刻健壯起來,一縱身,跳起來,站穩了,開步走。同他們一起進了殿,走著,跳著,贊美上帝。
百姓看見他行走,認出他是那平時坐在美門門口乞求周濟的瘸腿人,而現在竟這樣歡蹦跳躍,使他們大為驚訝。眾百姓一齊圍過來觀看,只見那瘸腿人拉著彼得和約翰,走得很穩,步履矯健,遠非昔日的畏縮困頓可比,令人贊嘆不止。
彼得對百姓說:
“以色列人哪,為什么把這事當作希奇呢?我們是奉耶穌基督之名,叫他健壯了,他就健壯了,叫他行走,他就行走了。耶穌從死里復活……”
使徒對百姓說話的時候,祭司長、守殿官和撒都該人,忽然來了,聽見他們講說耶穌死而復活,就很氣惱,于是當場把他們拿住。這時已經日落黃昏,不便審問,只好先把他們關押起來。可是聽道之人,卻有許多相信的,光男丁數目,大約就有五千。
第二天,官府、長老和文士在耶路撒冷集會,大祭司亞那,還有該亞法、約翰、亞歷山大,以及大祭司的親族,全都到場了。有人把使徒押進來,叫他們站在當中,開始審問:
“你們憑什么能力,奉何人之名,做這樣的事?”
“治民的官府和長老啊,”彼得說,“倘若因為殘疾人得痊愈,就查問我們為何行善,那你們諸位和以色列百姓,全都應該明白,站在你們面前的這個人之所以能夠痊愈,全憑著拿撒勒人耶穌基督之名。他是你們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為房角的頭塊石頭。”
他們看出彼得和約翰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如今這樣理直氣壯,就感到非常奇怪,認明這是跟過耶穌的人,又見那治好了的殘疾人,和他們一同站著,弄得他們無話可駁。于是他們從公會里出去商量對策,互相議論著:
“他們誠然行了一件神跡,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已親眼看見,我們也不能說沒有。只是這事傳揚開去,對我們不利,所以我們必須恐嚇他們,叫他們今后不得再如此這般地說的話。”
于是祭司等把使徒們叫來,禁止他們再奉耶穌之名教誨人。
彼得和約翰說:
“聽從你們,不聽從上帝,這樣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 我們耳聞目睹的,不能不說!”
官長礙著百姓的緣故,一時想不出法子處罰他們,又恐嚇了 一番,就把他們釋放了。
二人被釋放后,到會友那里去,把祭司長和長老所說的話,向他們轉述了一遍。他們聽見了,都同心合意地應聲禱告:
“主啊,你造了天、地、海和萬物。他們恐嚇我們,現在求主鑒察,一面叫你的仆人們放心大膽宣講你的道,一面伸出你的手來,醫治疾病,并且使神跡奇事,因著你圣仆耶穌之名,行將出來。”
原來借著神跡醫好的那人,有四十多歲了,生來就瘸腿,天天被人抬來,放在圣殿門口,靠人施舍過活。現在身強體健,宛如重生之人,他為這件神跡,作了恰當的見證。
使徒見證耶穌復活,凡是相信的人都受了洗,并且變賣了田產家業,把所賣的銀錢拿來,交給使徒,大家公用。那許多會友們,都一心一意。沒有一個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屬于自己的,也沒有一個人感到自己缺乏什么,因為日常生活用品,全都按照各人所需的分給各人。
有一個利未人,生在居比路,名叫約瑟,使徒稱他為巴拿巴。他本來廣有田產,全都變賣了,把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
還有一個人,名叫亞拿尼亞,他的妻子名叫撒非喇。他們也把田產賣了,但是卻不肯全部交公,把價銀私自留下幾分。丈夫做這事的時候,妻子完全心領神會。
亞拿尼亞留下幾分價銀之后,把其余的幾分拿出來交公,放在使徒腳前。
彼得洞察這一切,他對亞拿尼亞說:
“亞拿尼亞,為什么撒旦充滿了你的心,叫你欺哄圣靈,把田產的價銀私留幾分呢?你不是欺哄人,你是欺哄上帝了!”
亞拿尼亞聽見這話,登時仆倒在地,立刻就斷了氣。
他這樣死了,看見的人全都膽戰心驚。有幾個青年人過來,動手把他包上,抬出去,埋葬了。
大約過了三個小時,他的妻子撒非喇走了進來,對于剛才發生的事,她一無所知。
彼得對她說:
“你告訴我吧,你們變賣田地的價銀,就是你丈夫交來的這么多嗎?”
“是的,”撒非喇回答說,“一個不多,一個不少,剛好就是這些。”
“貪心之人哪,”彼得嘆息著說,“你們為什么同心合謀,試探主之靈呢?你丈夫已經死了,埋葬你丈夫的人的腳,快到門口了,他們也要把你抬出去。”
那婦人當時就仆倒在彼得的腳前,和她丈夫一樣地斷了氣。
那幾個青年人剛好回來,看見她已經死了,也把她包裹了,抬出去,埋在她丈夫的旁邊。
全教會以及聽見這事的人,都很害怕。信而歸主的人,有男有女,齊集在所羅門的廊下。那些不信的人,則對他們敬而遠之。
然而那些患有各種疾病的人,卻都希望得到使徒的恩惠。
耶穌死后三天復活了,并乘著云彩升到了天上,留下他的使徒在人間傳道。使徒們效法耶穌,在人間行圣跡,弘揚耶穌的精神。彼得是約拿的兒子,原叫西門,他弟弟安德烈領著西門去見耶穌,耶穌說:“你是約拿的兒子西門,以后你就叫彼得吧!”彼得是第一個得主賜名的人,也是后來眾門徒中大有作為的一個。
使徒們傳教,比耶穌更加艱難,那些自作聰明的人,在內心里懷疑上帝,恨不得把那些信仰上帝以及規勸人們信仰上帝的人統統消滅。故事中記述了上帝在瘸腿的人身上顯靈的事跡,這是使徒們成功傳道的開端,使得人們相信耶穌繼而信仰上帝。亞拿尼亞和妻子撒非喇用欺騙的手段妄圖蒙騙上帝或妄圖“考驗神”,但代價卻是死亡。上帝要從反面例子上向人們顯示他的神跡和威嚴,使得那些小倍的人改而去堅定地信仰上帝。
在《圣經》里,自從夏娃為蛇誘惑而偷食禁果開始,就存在著兩種力量的斗爭,即以上帝為代表的善,和以撒旦(蛇)為代表的惡。《圣經》是一元至善論,上帝的審判代表了一元的價值判斷——善高于惡,理性高于情欲,秩序重于本能。因而在《圣經》故事中,如果人性中“惡”的因素占了主導地位,成了一種障礙,上帝必然會懲罰他,正如同他懲罰亞拿尼亞和撒非喇一樣。但事實上,基督教所宣揚的“善”,由于蒙上了上帝這個虛無飄渺的外衣,有時是顯得非常空泛的,因而與它相對立的那個范疇——惡也是非常模糊的。以今天的觀點看,基督教將許多符合人的基本需要的東西也斥之為惡。實際上,無論是哪個時代的人,都永遠在個體的需求和群體道德的約束之間徘徊不定,理性與非理性,秩序與本能等等之間的沖突永遠困擾著人類。亞拿尼亞和他的妻子原本并沒有什么錯,錯的是他們借了上帝的名去欺騙上帝,這就成了 “偽”。
下面我們再講彼得。彼得是加利利海的一個純樸的漁民,他缺乏保羅般的個人吸引力,而且受的教育要比保羅少得多,在耶穌被審時,他臨時表現出不敢認主的膽怯,但這并不影響他成為一個出色的使徒。當他恢復理智后,以對職責的忠誠來彌補過去那丟臉的行為。他將較為引人注意的工作讓給在國外的保羅,讓給耶穌的兄弟雅各去做,而自己甘愿留在猶大附近的一些很不重要的地區。他和忠誠的妻子一起,從巴比倫長途跋涉到撒馬利亞,從撒馬利亞到安蒂奧克。他告訴人們以前他同耶穌一起在加利利海捕魚時人主對他講的一些教誨。后來,彼得到了羅馬,他的名字同基督教中心從耶路撒冷移到羅馬這一事實密切地聯系在一起。但《使徒行傳》 中關于他的記載要比保羅少得多。無論怎樣,彼得是與作為一個世界性組織的基督教的早期發展歷史密切地聯在一起的。他本人也是耶穌最喜愛的門徒。2世紀中葉,有一個編年史作者提到彼得和保羅曾同時在羅馬工作,他們在幾個月內先后被暴民殺害了。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形影神》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基督教文學·《圣經·后典》·御前辯論》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