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小傳·埃米·羅厄爾》
美國當代新詩運動中意象派領袖,詩歌活動家。她出身于新英格蘭著名的文化家族,終身未嫁,以詩為業(yè)。她初期的詩詩風正統(tǒng),毫無新意。1913年她讀到意象派詩作,立即東渡倫敦,加入龐德的隊伍。她生性目信,精力旺盛,1914年她與龐德反目,另立山頭,組成后期意象派。接著她到處演說,發(fā)表文章,掀起論戰(zhàn),終于擴大了意象派的影響,使意象派在美國盡人皆知。現(xiàn)在她在文學史上地位平平,但生前被人擁為美國新詩運動的領袖。她的詩缺乏獨創(chuàng),但有些詩篇不失為意象詩中的優(yōu)秀之作。
埃米·羅厄爾對東方詩歌十分傾倒,在創(chuàng)作中她力圖把意象主義與東方詩風結合起來,這些作品大都收集于《浮世繪》(1919)中,包括著名組詩《漢風集》。1922年她又出版了與弗洛倫斯·艾思柯合譯的中國古典詩歌《松花箋》,對當時的新詩運動起了推動作用。
意象派散伙后,埃米·羅厄爾的詩風也開始轉向,她嘗試過其它詩歌形式,但都不太成功。埃米·羅厄爾也致力于文學批評,她著的《美國現(xiàn)代詩潮流》(1918)對美國新詩運動起了一定促進作用。
上一篇:《埃德溫·阿靈頓·羅賓遜》的詩集介紹,人物資料簡介
下一篇:《堀口大學》的詩集介紹,人物資料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