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美國】 劉易斯
辛克萊·劉易斯(1885—1951),美國作家。生于醫生家庭,曾為新聞記者。小說有《大街》、《巴比特》、《王孫夢》等,描寫了平庸的生活和市儈的形象,以及“拓荒者”的勇敢精神。193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大街》1920年發表。小說虛構了戈弗普雷里鎮的一條大街,用來象征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美國社會的保守和庸俗。這條大街是每一座城鎮大街的延伸。主人公卡羅爾是一個具有開拓精神的理想追求者,她執著于建立一個美好的家園。
女大學生卡羅爾有一天走過校園時,腦海里閃過一個念頭: 在大草原上建造一個理想的家園。盡管美國中西部的拓荒期業已結束,但她年輕的心里仍充滿幻想。
畢業后,她到圖書館工作,在那里認識了威爾。威爾比她大十幾歲,是美國中西部戈弗普雷里鎮上的醫生。他的家鄉,那個人口不多的小城鎮對卡羅爾很有吸引力,他倆結婚后就一起去了那兒。
卡羅爾花了32分鐘就逛完了戈弗普雷里的大街,她感到非常失望。店鋪雜亂無章,旅棧蒼蠅亂飛,酒鬼哼著下流小調。她恨不得立即逃離這座小鎮。
卡羅爾還是在戈弗普雷里住了下來,決心按自己的設想來改造這座城市。她認為不是她征服大街,就是大街吞沒她。她從自己那位鄉下人氣的丈夫入手,用詩歌來陶冶他,但威爾邊聽邊打哈欠。
卡羅爾打算改建寒磣的市政廳,進而建立一座現代化的城市。她考察地形、查閱建筑資料,親手設計。可惜她的計劃無人贊成,人們感到現存的一切不需要改變。卡羅爾并不灰心,為了重建戈弗普雷里的偉大理想,她挨門挨戶苦勸那些有錢人捐款,即便受到嘲弄也不以為然。她還結交了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他們討論改造大街的計劃。裁縫瓦爾堡對卡羅爾積極支持,兩人很談得來,在不知不覺中他們相愛了。由于被威爾發現,加上大街上的流言蜚語,瓦爾堡不得不離開這個城市。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卡羅爾希望戰爭對傳統的社會政治和人們的積習有所沖擊。大戰結束后,鎮上參戰的人陸續返回。他們一脫下軍裝還是過去那副老樣子。她覺得大街令人窒息。人們都反感她,丈夫也變得冷漠無情。她終于逃離小鎮來到了華盛頓,在那里找到了工作,并結識了各種人。她漸漸發現華盛頓也不過是戈弗普雷里大街的延伸。就在她再度失望之際,威爾來接她回去。
卡羅爾生了個女孩,她為孩子的前途作了種種設想,不過她最終還是希望孩子能實現她的夢想,改造大街,建造一個理想的家園。盡管她已到而立之年,改造大街、重建城市的理想始終沒有丟棄。如今她從小事做起,執著地向前一步一步地邁進。卡羅爾看著孩子說:“這孩子到2000年會看到什么呢? 會做些什么呢? 世界又會變成什么樣子呢?”可威爾什么反應也沒有,只是又打了一個哈欠。
上一篇:《大人先生們》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天才》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