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與罰》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作者:[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類型:小說
背景搜索
本書成書于1866年。作者費奧多·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和列夫·托爾斯泰齊名的偉大作家。19世紀40年代末,貴族出身的青年陀氏因參加反農奴活動而被沙皇政府捕判死刑。臨刑前的大赦,將作家的肉身從死神身邊拉開,但卻在作家心靈里投下了“地獄”的暗影。極端的敏感、痛苦、憂郁、緊張、分裂和時時發作的癲癇,是其長年流放和苦役生活的“結果”,而《死屋手記》《罪與罰》《白癡》《卡拉馬佐夫兄弟》等系列作品,則是這一巨大的痛苦在作家藝術天才的胞衣里的“結晶”。1865年,《罪與罰》開始在雜志上連載,未及完稿即已轟動俄國。人稱其為“偉大的天才”、“殘酷的天才”,高爾基甚至盛贊陀氏的作品“就表現力而言,可能只有莎士比亞能與之媲美”。因作品描寫人物緊張狀態下的種種幻覺和下意識方面的獨特風格,西方現代派文學如意識流、超現實主義等流派紛紛尊陀氏為“鼻祖”、“導師”。
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岳麟翻譯的《罪與罰》,以及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韋叢蕪翻譯的《罪與罰》均是較好的譯本。
內容精要
英俊的法律系大學生拉斯克里涅科夫想要殺人。當然,好人他是不會殺的,他努力想著要殺死的,是一個心腸歹毒的高利貸婆——亞里昂娜·伊凡諾夫娜。
一個半月前,被貧困折磨的拉斯克里涅科夫被迫去她那里典當妹妹送他的金戒指,老惡婆竟然只給了他兩個盧布。拉斯克里涅科夫的父親死得早,母親和妹妹在家里節衣縮食,將省下來的錢寄給他讀書。他恨透了這個殘酷無情的老太婆。小酒館里,他獨自喝著悶酒。忽然,鄰座的一個大學生和一個軍官談起伊凡諾夫娜的種種罪惡來,他們關于殺死壞人對社會有利的一番話更讓拉斯克里涅科夫心驚肉跳。
第二天,他突然得知明晚只有老太婆一人在家,殺人的恐怖再次顫抖著穿過脊背。
次日晚6點,他外套內藏著斧頭,拿著偽造的銀煙盒匆匆來到伊凡諾夫娜的樓下。一輛拉草的大車剛好從大門往里趕,他趁勢溜了進去。樓梯上一個人都沒有,兩個油漆工在一間房內干活,也沒注意到他。他順利來到了四樓老太婆的房間門口。拉斯克里涅科夫趁她看煙盒的工夫,一斧頭砍死了她。剛剛將錢和首飾裝進袋子,就有人敲門,是老太婆的妹妹理莎威泰。他又揮動斧頭,殺了她。樓梯口再次響起腳步聲。在混亂和巧合的意外間隙,極度緊張的拉斯克里涅科夫匆匆跑到了大街上。
第二天早晨,看門人送來一張傳票要他到警局去一趟。到警局后才發現不過是女房東催繳房租而已。他正準備離開,忽然聽到警察議論老太婆被殺的案情,他立刻昏倒了。
病好之后的某天,他在大街上意外遇到了馬爾美拉道夫被一輛馬車撞傷。馬爾美拉道夫是個善良而無助的酒徒,沒有工作,沒有錢,老婆得了肺病,孩子們饑寒交迫,前妻的女兒索尼亞為了一家人活命,在街頭做了妓女。拉斯克里涅科夫和警察一道將受傷的馬爾美拉道夫送回家。但他傷勢太重了,當見到匆匆趕回的索尼亞后就斷了氣。拉斯克里涅科夫傷心極了,將母親寄來的25盧布全送給了她們。
回到寓所,他發現母親和妹妹來了。妹妹為了他將來的“前程”,違心地和盧仁訂了婚。而盧仁卻是個道貌岸然的極端利己主義者,他娶冬尼婭只是因為他認為這個貧寒家庭出身的姑娘會對他感激涕零、老老實實聽他使喚。在馬爾美拉道夫的葬禮上,盧仁企圖栽贓陷害污蔑索尼亞和拉斯克里涅科夫的人格,被拉斯克里涅科夫當場戳穿了。
拉斯克里涅科夫依然心神不安。他為索尼亞的痛苦和忍耐所震驚,跪倒在她的腳下。看到拉斯克里涅科夫無法忍受的內心煎熬,她拿出《新約》念給他聽,希望他能懺悔。精明狡詐的警探也逐漸向精神幾乎崩潰的他逼近。又一次長談,拉斯克里涅科夫告訴了索尼亞自己殺人的事實和殺人的動機:我不過殺了一個人人憎恨的老太婆,我想看看自己是不是拿破侖。索尼亞說:“你應該去自首、去受苦贖罪。”將妹妹托付給愛著她的人后,他自首了。被判了八年苦役。索尼亞跟著他到了西伯利亞,在監獄外做裁縫??嘁酆蛺矍槭顾吹搅诵腋:凸饷?。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白夜》電影劇照
知名篇章
拉斯克里涅科夫的殺人動機和“理論依據”是《罪與罰》的一個核心問題。以下選文,是他的申辯告白和索尼亞出自忍耐和博愛精神的勸說,亢奮緊張,是全書的高潮之一。
“別響,索尼亞!我并沒有笑。我自己知道,這是魔鬼引誘我。別響,索尼亞,別響!”他抑郁固執地再三說道,“我在黑暗中躺在那里,這一切我都知道,這一切我都再三細想過了,這一切我都對自己悄悄地說過了……我把這一切和自己辯論,點點俱到,這一切,一切我都知道!那時我是多么討厭,多么討厭仔細檢查這一切啊——我老是想把它忘記,作一個新的開始,索尼亞,而且不再想了。你并不以為我像個傻瓜樣莽撞從事吧?我像個聰明人一樣謹慎從事,而這樣正害死我了。你切不可以以為我不知道,比方說,如果我開始問自己,我究竟有沒有權利獲得權力——我當然沒有這種權利嘍——或者如果我問自己,人究竟是不是虱子,結果證明,對我說來,并不是的,雖說對于一個不發問便直奔目標的人說來,也許是的……如果在所有那些日子里我老是發愁,不知道拿破侖會不會做這件事呢,我當然清清楚楚地覺得我并不是拿破侖。我不得不忍受那種思想斗爭的痛苦,索尼亞,而且我極想把那種痛苦除掉:我想用不著詭辯就把她殺死,為自己殺人,只為自己!我甚至對自己都不想撒謊。我這次殺人,并不是為了要救我的母親——那是瞎話——我這次殺人,并不是為了要獲得財富與權力,成為人類的恩人。瞎話!我干脆做了!算定我殺人是為自己,只為自己,至于我究竟會成為別人的恩人,還是會像個蜘蛛一樣,把別人捉在我的網里,吮取別人的生命過生活,我那時不會管的……我干那件事時,索尼亞,我想的并不是錢。我與其說是想錢,還不如說是想別的東西……現在我全曉得了……了解我吧!或許我決不會再犯謀殺罪了。我想弄清楚別的事情,正是別的事情在引誘我。那時我想迅速地弄清楚,究竟我像別人一樣是虱子呢,還是人。究竟我能不能越過障礙,究竟我敢不敢彎腰拾起來,究竟我是不是個發抖的畜生,究竟我有沒有權利……”
“殺人嗎?有權利殺人嗎?”索尼亞扣著雙手。
“唉,索尼亞!”他急躁地喊道,仿佛要說什么反駁的話,但是卻又輕蔑地沉默著。“不要打斷我的話,索尼亞。我只是想證明一件事情,就是,那時魔鬼引誘我,以后又告訴我,說我沒有權利走那條路,因為我不過是個虱子,和所有其余的人一樣。他在嘲笑我。現在我便到你這里來了!歡迎你的客人吧!如果我不是虱子,我會到你這里來嗎?聽著:我那時往那個老太婆家去,我只是去試一試……你可以相信這句話!”
……
(選自《罪與罰》,韋叢蕪譯,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妙語佳句
往往窮人的自尊心要更強一點,許多窮人把最后的積蓄花在不必要的排場上,僅僅是為了證明“像別人一樣”和不被人輕視。
一個人越機靈,就越不疑心自己,會在一件簡單的事情上給人抓住。一個人越機靈,他越容易陷在簡單的圈套里。
閱讀指導
《罪與罰》是一本好書,但不是一道好菜。它會讓幸福單純者突然間笑容凍結,吃不下、睡不好?!蹲锱c罰》傳達的,是一種空前的緊張和極度的痛苦,即便是相隔100年,那字里行間的恐怖,也仍會隨著書頁的翻動再次將脆弱的心揪緊。
《罪與罰》并非一部恐怖小說,但小說情節的安排卻是真正緊張、恐怖、險象環生讓人心驚肉跳的。這得益于作家的表現天才和布局謀篇的“精工制作”,昔日文學評論中所謂的“戲劇性強”,指的正是這一東西,《罪與罰》將這一戲劇性手法,推到了極致,也把自己推到了和莎士比亞這一戲劇大師肩并肩的位置。
西伯利亞森林中的笆屋
緊張和恐怖來自情節的突變,更源自《罪與罰》中人物內在的心理危機。這一危機是一個殺人避罪者的恐懼、緊張,更是一個普遍的形而上的道德困惑:為了一個偉大的目標,可不可以殺死一個低微的生命?莎士比亞悲劇《麥克白》中麥克白將軍的困惑,變形之后,又將舊俄時代一個貧困而自負的大學生拉斯克里涅科夫牢牢罩住。極度緊張中,大學生舉起了斧頭,像殺死一只虱子一樣殺死了一個靠放貸為生的惡婆子,他試圖證明自己是“超人”,是拿破侖,他想證明自己可以越過那道障礙,而實際上,障礙上的鐵絲荊棘早網住了他的靈魂,一動就出血。在作品里,拉斯克里涅科夫為著自己的罪受著自己獨特的“罰”。中國古詩說“一將功成萬骨枯”。今日中國的讀者,對此如何感想?有誰能真正超越陀氏所揭示的心理困境?
小說中,作家最終以對宗教的皈依解決了“罪者”心靈的緊張。這正是陀氏為人所詬病非議的所在。這一“解決”是陀氏的,也是托爾斯泰等很多俄羅斯作家的,似乎也正是這種宗教精神形成了俄羅斯文化品格的獨特之處——圣愚。實際上,對于我們而言,陀氏不如將拉斯克里涅科夫仍安排在痛苦里。他的痛苦,他的緊張,才正是打動我們的地方。
閱讀建議
本書絕對經得起最挑剔讀者的細讀,拉斯克里涅科夫關于“超人”理論的幾段表白值得反復推敲。警探波費利和拉斯克里涅科夫的心理戰也耐人尋味。地主司維特黑喀羅夫等人物在小說中的突然出現和奇特行為使作品自始至終充滿緊張之感,這種人物設置和情節安排值得文學愛好者仔細研究把玩。
上一篇:《約翰·克里斯朵夫》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美國的悲劇》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