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聞》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88 彩色片 115分鐘
英國皇宮影片公司攝制
導演:邁克爾·卡頓—瓊斯 編?。哼~克爾·托馬斯 攝影:邁克·莫洛伊 主要演員:約翰·赫特(飾斯蒂芬·沃德) 喬安妮·惠利—基爾默(飾克里斯廷·基勒) 布麗奇特·方達(飾曼迪·賴特—戴維斯) 伊恩·麥凱倫 (飾約翰·普羅富莫)
【劇情簡介】
1963年,倫敦。莫利夜總會舞女克里斯廷·基勒從法庭出來,受到記者的盤問和人群的圍攻。她是一起震驚世界重大丑聞的主角。英國國防大臣約翰·普羅富莫性喜尋花問柳,自從與基勒搞在一起后,金屋藏嬌,終于卷入一起桃色間諜丑聞,被迫辭去大臣職務,落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1959年,倫敦。斯蒂芬·沃德是倫敦一位著名的骨科醫生。他利用醫術的成功和出色的社交能力躋身倫敦上流社會,與出身名門、有權有勢的人物打得火熱。在生活上,他是個好色的風流男子,身邊總有一些美女陪伴著。他喜歡把地位卑賤的漂亮姑娘介紹給上流社會的名人淫樂,以博得他們的歡心。
沃德在莫利夜總會里遇見一個漂亮的舞女——17歲的克里斯廷·基勒。他被她那艷美的姿色迷住了,主動請她跳舞?;粘錾碡毢?,與母親一起住在一所簡陋的住宅里。一天,沃德開著一輛豪華轎車突然來到她家,把她帶回自己的住處,為她作畫,但卻不愿與她同床。在一次充滿色情氛圍的聚會上,沃德把克里斯廷介紹給一些上流社會的富裕朋友,如阿斯特勛爵和地產大王彼得·拉什曼,使克里斯廷有機會進入上流社會的社交圈。不久克里斯廷和16歲的漂亮舞女曼迪·賴特—戴維斯成為朋友。她們兩人在莫利夜總會同臺演出,盡管爭出風頭而產生過矛盾,終因志趣相投而成為形影不離的好友。在一次上層社會的雞尾酒會上,克里斯廷和曼迪也應邀參加。通過沃德的介紹,她們不僅結識了一些權貴,還認識了蘇聯駐英使館海軍武官尤金·伊萬諾夫。這樣,兩人均被拉入沃德的社交圈內。
1961年,英國情報機關的一位官員約沃德在酒店里會面。他告訴沃德,伊萬諾夫有間諜嫌疑,要嚴加防范。同時,他認為這位蘇聯軍官吐露的任何情況都有價值,并把自己的電話號碼告訴了沃德。沃德答應一有情況就跟他聯系。一天夜晚,沃德、伊萬諾夫和克里斯廷在一座豪華宅邸的游泳池旁飲酒作樂。克里斯廷從泳池中出來,脫掉泳裝,在兩個男人面前一絲不掛地跳舞,縱情淫樂。這時,英國國防大臣約翰·普羅富莫聞聲而至。沃德將全裸的克里斯廷介紹給普羅富莫。后來,兩人發生了性關系,克里斯廷成了普羅富莫的情婦??死锼雇⑴c普羅富莫以及伊萬諾夫都保持著密切的關系。她陪普羅富莫去參觀畫廊并秘密幽會,也陪伊萬諾夫乘車郊游,出入色情場所。但她拒絕普羅富莫要她離開沃德的要求。
克里斯廷和達官顯宦交往一段時間后逐漸感到厭倦,沃德開車帶她到黑人聚居區尋找新的刺激。在沃德的唆使下,她陪一黑人青年到附近一家低級舞廳跳舞。不久,又與另一名叫埃奇庫姆的男青年相識并上床。兩個男人為了爭奪克里斯廷而大打出手,她見狀逃走,回到沃德那里。埃奇庫姆找到沃德的公寓,克里斯廷拒絕見他,他勃然大怒,拔槍射擊,驚動了鄰居報警。沃德惟恐此事張揚出去引火燒身。他責怪克里斯廷把事情搞糟了,而克里斯廷則認為責任在他。兩人在車里爭吵,沃德只說了句“關系到此為止”,就把克里斯廷趕下車。克里斯廷木然站在雨里,任憑雨水沖刷她內心的極大痛苦。
其實新聞記者早已盯上了克里斯廷。一家大報的記者利用克里斯廷被拋棄這一大好時機,勸她揭露丑聞??死锼雇⑻峁┝怂c一些英國權貴來往的情況,又道出了她和普羅富莫及蘇聯武官的交往詳情。她的故事見報后引起轟動。公眾對此表示極大的憤慨,特別對政府官員嫖妓和間諜丑聞感到震驚。
為了逃避公眾輿論,伊萬諾夫奉調回國。普羅富莫在社會輿論的強大壓力下,不得不在議會發表個人聲明,聲稱自從1961年與克里斯廷相識后只見過五、六面,僅保持友好往來,但極力否認與她有任何不正當的男女關系。警方對此案展開了大規模的調查。沃德的朋友被調查和傳訊,搞得無法安生;沃德在上層社會的友人一一與他斷絕了來往;沃德本人也躲藏了起來??死锼雇⒃诮邮芫秸{查時否認與沃德有金錢的關系。她說:“我愛沃德,沃德是我真心愛過的惟一男人?!眱蓚€月后,普羅富莫再次發表書面聲明,承認自己上次說了謊。然后他宣布辭職,回到自己鄉間別墅,去過平民的生活。
當時,英國麥克米倫保守黨政府需要尋找一個替罪羊來承擔所有這一切的責任,這個人就是沃德。他被指控在性生活方面犯有五條罪狀,其中一條是他靠妓女賣淫的收入維持不道德的生活。1963年7月開庭審判時,沃德被帶上被告席。克里斯廷和曼迪都作為證人出庭。克里斯廷承認與沃德、普羅富莫和伊萬諾夫發生過性關系,但否認自己是妓女,聲稱自己從不為金錢出賣肉體。沃德從法庭回到家中,萬念俱灰,留下一封遺書后服毒自殺。法庭最后判他有罪,罪名是靠婦女賣淫賺錢為生??死锼雇⒃诹硪淮斡嘘P的審判中被判犯有偽證罪,于1963年12月6日入獄。出獄后,她單獨住在倫敦的一所公寓里。
影片最后用字幕交待了曼迪和普羅富莫的命運。1963年10月麥克米倫首相宣布辭職,保守黨政府在執政十幾年后終因這一丑聞而被迫下臺。
【鑒賞】
模擬現實或再現現實是電影藝術的一種特有的功能。這一功能使拍攝以歷史事實為依據的歷史影片和以重大政治題材為主題的政治影片成為可能?!罢坞娪啊迸d起于60年代末的西方影壇,至70年代中期便告衰落?!罢坞娪啊钡呐d起具有復雜的社會背景,一般認為1968年在法國發生的震驚世界的“五月風暴”為這一電影類型的出現起了“催生”的作用。換句話說,60~70年代西方社會的政治動蕩是產生政治影片的社會基礎。《七十年代好萊塢電影》一書的作者美國記者塞思·卡金和菲利普·德雷把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叫做“政治電影”的“黃金時代”,也是基于對當時歐美社會政治動蕩的分析而得出的結論。
顯然,不管用什么標準來衡量,《丑聞》都是一部政治影片,一部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而成的以紀實手法揭露英國上層社會丑陋行為的政治影片。
1963年英國發生了一件轟動世界的政治丑聞——保守黨麥克米倫政府國防大臣約翰·普羅富莫和夜總會舞女克里斯廷·基勒的桃色事件被報紙披露出來。這一丑聞的主角是克里斯廷。在她的“崇拜者”行列中,除了英國上層社會一些知名人士外,還出現了兩個下層社會的男青年。他們為爭奪“夜間仙女”而動了刀槍,把事情鬧大,鬧到了法庭??死锼雇⒛切┰谟J攸h政府里地位很高的“情人”不希望有太多的丑聞被抖摟出來,紛紛斷絕了與她的來往。到1962年底,她幾乎成了孤家寡人,并且失去了物質上的靠山。對于過慣了豪華糜爛生活的克里斯廷來說,不啻當頭一棒,除了向受人歡迎的《星期日畫報》出售自己的風流韻事外,再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來泄憤和賺錢了。報紙不但揭露了她與普羅富莫的性丑聞,還披露了她與蘇聯駐英使館海軍武官尤金·伊萬諾夫有染,因此被懷疑是蘇聯間諜。報刊上關于蘇聯海軍武官和英國國防大臣輪流在同一張床上與她睡覺的那段描寫就像一顆重磅炸彈,在整個英國乃至全世界引起了強烈震動。普羅富莫在內閣中的朋友敦促他在議會里正式駁斥“惡毒的謊言”,他照辦了。但真相大白以后他被迫承認事實,并對自己早先的辯解表示了歉意,最后他終因桃色丑聞黯然掛冠而去。另外幾位大臣很快也一個接一個地離開了內閣。1963年成了保守黨歷史上交厄運的一年。麥克米倫政府在不斷出現的政治問題和桃色丑聞的雙重壓力下終于垮臺了。
這部影片采用倒敘手法進行敘事。影片先交待了故事的結局,然后再倒轉回去具體敘述事件的始末。整部影片除首尾外,情節的敘述是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來展開的。
影片開始,銀幕上出現字幕: 倫敦,1963年。克里斯廷·基勒在法警的監護下離開法庭。剛一走出法院大門,等在外面的群眾就憤怒地沖向克里斯廷,將她逼向墻角,幸得法警的護衛,才免遭群眾的毆打。這時,鏡頭從彩色轉入黑白,一個近景將克里斯廷充滿恐懼的面部表情展現在觀眾面前。然后,銀幕上出現片名和演職員表。短短幾分鐘的畫面,配上畫外音的新聞報導,使用真名實姓,加上彩色變黑白的逼真現實模擬——導演用極其簡潔的手法告訴觀眾: 這將是一部再現現實、揭露保守黨政府性丑聞的政治影片。
影片倒敘到1959年,地點仍是倫敦。著名骨科醫生沃德在馬路邊上買了一份報紙,然后回頭注視著路過的一個新潮女性和一個純真少女。鏡頭一轉,沃德出現在倫敦一家豪華的夜總會里,身邊有兩位美麗女郎陪伴。通過幾個特寫鏡頭,觀眾觀察到他的目光不在身邊女郎身上,卻久久停留在舞臺上一個領跳艷舞的漂亮舞女身上。她就是影片女主角克里斯廷。在不多的鏡頭里,竟有5個女性進入沃德的視野,他那色迷迷的目光生動而形象地展示出他好色的心理狀態。他的目光久久停留在克里斯廷身上,再通過反打的特寫鏡頭讓克里斯廷的目光作出反應,預示著兩人不同尋常關系的開始。
敘事性是電影藝術的重要特征。電影里,故事情節的發展和人物命運的變化,是通過畫面與聲音直接作用于觀眾的視覺和聽覺。作為一種視聽藝術,電影的敘事性是與藝術造型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其敘述要求具有可見性和動作性,以充分發揮電影各種元素的藝術表現力。同時,電影敘述要求簡潔明了,切忌含混冗雜。用上述標準來衡量《丑聞》的起始段落,應該說,其敘述簡潔明了,具有可見性和動作性,對人物的藝術造型和心理刻畫也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v觀全片,這一敘事風格貫徹始終。
影片揭露的是英國上層社會的性丑聞,因此整部影片的敘事是在色情氛圍中展開的。影片除用了很多鏡頭渲染英國上流社會人士經常出入的豪華莫利夜總會的色情氛圍外,還以沃德和克里斯廷為敘事中心著重揭露英國保守黨政府官員和上流社會達官貴人的腐化墮落。
沃德在莫利夜總會結識克里斯廷后,兩人來往密切。在一次充滿色情氛圍的小型家庭式聚會上,沃德把克里斯廷介紹給上流社會的一些達官顯宦。在餐桌的正中,作為裝飾,擺放著一個巨大而透明的男性陽具。陽具的出現,使我們立即聯想起斯坦利·庫布里克拍攝的著名影片《發條桔子》(1971)中貓夫人健美俱樂部里桌上放著的象征性欲與暴力的巨大陽具瓷雕。幾個特寫鏡頭讓這一陽具與克里斯廷臉部表情的細微變化同時出現在畫面上。接著,克里斯廷寬衣解帶加入到這些“正人君子”的淫樂中去。
一天夜晚,在一座豪華宅邸的游泳池旁,克里斯廷正在歡快地跳著裸體舞,觀舞的只有兩人:沃德醫生和蘇聯駐英使館海軍武官伊萬諾夫。在以前一次上層社會的雞尾酒會上,經沃德介紹,克里斯廷已與伊萬諾夫相識。現在三人飲酒作樂,歡聲笑語引來英國國防大臣約翰·普羅富莫。驚慌中,克里斯廷來不及躲藏,全裸地投入普羅富莫的懷抱。兩人在導演精心安排的這一特定色情氛圍中相識。從此,克里斯廷成了普羅富莫的情婦,出入上流社交場所,結交不少權貴。這樣,影片中的四個主要人物在同一場景中出現。四人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構成接下去影片敘事的主要框架。
色情氛圍之最非妓院莫屬。影片使用濃縮和夸張手法將這一氛圍推向極致:一輛黑色轎車停在一條寧靜街巷里一座毫不顯眼的房子前面,里面走出伊萬諾夫。原來這所房子是倫敦一家著名的妓院。影片將妓院里形形色色的性交場面濃縮在一個畫面上,并用夸張的手法讓嫖客與妓女在一個大房間里赤條條地走來走去。這時,鏡頭里出現了沃德赤身露體地坐在沙發上,旁邊坐著一個同樣赤身露體的妓女,而克里斯廷則坐在沃德旁邊的沙發上。鏡頭不多,對話很少,但倫敦上層社會的腐化墮落被揭露得淋漓盡致。為了藝術需要,紀實性的政治影片同樣允許虛構與夸張。政治電影的代表作《Z》就開創了紀實與虛構渾然一體的風格,以偵破的形式來表現真實的政治事件。
影片敘事的轉折發生在克里斯廷身上。她在上流社會淫蕩的氛圍中混了一段時間后,逐漸感到厭倦。在沃德的唆使下,坐著沃德的轎車到黑人聚居區的低級舞廳跳舞,與一黑人青年結識并上床。不久,又與另一男青年埃奇庫姆相識也上了床。兩青年爭風吃醋,大打出手,差點兒鬧出人命。埃奇庫姆為逃避對手的追殺找到克里斯廷住處,卻被拒之門外。他拔槍射擊,驚動四鄰報警。沃德得知后與克里斯廷斷絕來往。克里斯廷在失去精神寄托與物質來源后,出于報復心理,也由于需要金錢,將她與上層社會達官顯宦們的交往詳情訴諸報端,引發了一場英國歷史上最大的轟動世界的性丑聞。
事隔25年后拍成的這部政治影片《丑聞》并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失去現實意義。英國政界丑聞不斷,1994年更甚。新年伊始,英國保守黨議員接二連三的道德丑聞震撼了英倫三島: 環境部次官蒂姆·約因私生子秘聞曝光被迫辭職;下院議員戴維·阿什比因搞同性戀而眾叛親離;運輸大臣凱斯尼斯的妻子因丈夫不忠而自殺身亡; 衛生大臣的私人秘書阿蘭·鄧肯因卷入不正當房地產交易而丟了飯碗。在這些事件引起的風波尚未完全平息的時候,一件更大的、類似導致普羅富莫辭職的丑聞又被揭露出來,朝野震動,輿論嘩然。
彼得·哈丁在因丑聞辭職前是英國國防參謀總長,執皇家空軍元帥軍銜,出事時60歲。和哈丁有染的女人名叫貝文維妮達·巴克,32歲,生于西班牙,是個有名的風流女子。兩人的曖昧關系本來無人知曉,但這個拜金美女因貪圖一筆錢財,將兩人的風流韻事寫成文章,連同哈丁寫給她的情書一并發表,引起轟動效應,頭筆稿酬就達26.25萬美元。她在文章中聲稱,她完全是為了“國家安全”著想,才“忍痛”揭露自己和情人的隱私。她說“不妨設想一下如果我是一個敵國間諜,設法干掉哈丁是輕而易舉的事”。她得出結論說,顯然,這樣的人掌管軍界要職是不合適的。當她被懷疑是伊拉克間諜時,她矢口否認,說:“我是個非常草率的女人,不可能做一個間諜。如果我是個間諜,肯定是個不合格的三流間諜。”《世界消息報》說,巴克被懷疑是伊拉克領導人薩達姆·侯賽因的一個侄女,受委派潛入英國上層社會,以竊取英國的軍事情報。她辯解道,她出身卑微,父親是個醫院的清潔工,無論如何也與薩達姆掛不上親戚關系。哈丁萬萬沒有想到,與他卿卿我我的枕邊情人會出賣自己,和盤托出兩人的風流韻事。事發后,他被迫遞上辭呈,“告老還鄉”。
歷史上的事情就是這樣的巧合,哈丁事件與普羅富莫事件何其相似乃爾。但事情并沒有到此結束。1994年3月俄羅斯《真理報》發表了帕維爾·博格莫洛夫的一篇文章《諜海軼事》。文章寫道: “68歲的海軍退役軍官尤金·伊萬諾夫在莫斯科自己的寓所中去世了。60年代他在蘇聯駐英國使館任海軍武官。英國反間諜機關軍情5處很快就作出如下結論: ‘蘇聯軍事外交部門的這個工作人員是蘇聯情報總局的人,專門從事間諜活動。’”伊萬諾夫結識了一個叫斯蒂芬·沃德的人。沃德的確與眾不同,他在世襲貴族以及倫敦大工業家和金融家的圈子里關系非常多,不過這種關系是靠女人建立起來的。原來,沃德經常向上流社會的風流人物介紹妙齡佳麗。”“伊萬諾夫了解到這種情況以后意識到,打入英國上流社會的最佳途徑是與沃德交朋友。英國反間諜機關料到了這一手,于是預先對沃德說,不管在何種場合,這位蘇聯軍官吐露的任何情況都具有特殊價值?!薄熬驮谶@個時候,伊萬諾夫不僅結識了沃德,而且開始在一條非傳統的戰線上采取行動。他的獵物是一家夜總會風情萬種的舞女,名叫克里斯廷·基勒。伊萬諾夫確信,不僅他喜歡基勒,而且英國上流社會的一些重要人物也喜歡她,保持自己與她的關系無疑具有重要價值。”這是俄羅斯報刊第一次公開承認伊萬諾夫是一名間諜。1994年11月4日加拿大《多倫多明星報》轉載倫敦路透社的一條消息稱:“處于 1963年性丑聞中心位置的克里斯廷·基勒首次承認自己是蘇聯間諜。她說,‘我向蘇聯使館提供過情報……’”。
1963年英國法庭審理此案時,只是懷疑克里斯廷是蘇聯間諜,但沒有充分證據證實這一點。所以,影片的拍攝重點放在揭露英國上流社會的性丑聞上,而不是放在間諜案上。由于克里斯廷已經公開承認自己是蘇聯間諜,今天如果再來攝制這部影片,其敘事重點和拍攝角度顯然會大不相同。
上一篇:《與狼共舞》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東京之戀》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