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戈爾遠征記》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中世紀俄羅斯英雄史詩,作者不詳。詩篇反映1185年羅斯王公伊戈爾對突厥族波洛夫人的一次失敗的遠征。出征途中,伊戈爾不顧日蝕兇兆,鼓勵戰士不怕犧牲,“為王公尋求榮光”。波洛夫人于頓河倉促迎戰,潰敗后,又集中主力包圍俄羅斯軍隊。雙方廝殺到第三天晌午,俄羅斯軍隊損失慘重,伊戈爾被俘。波洛夫人乘勢入侵,“悲哀在俄羅斯國土上奔流”。基輔大公斯維雅托斯拉夫通過“含淚的金言”,號召諸侯消除內訌,團結對敵,雪恥報仇。伊戈爾之妻雅羅斯拉夫娜站在城頭哭泣,祈求大自然將丈夫送還,俄羅斯大地響應人民的呼吁,幫助伊戈爾逃回基輔,城鄉充滿歡樂。
史詩充滿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當時基輔羅斯內憂外患,動亂不已。詩篇以伊戈爾遠征為線索,展現了國家政治上分崩離析、王公間連年內訌和游牧民族節節進擾所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作者呼吁團結、反對分裂、維護國家統一的愿望,因而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史詩作者對伊戈爾具有雙重態度。一方面贊美他那“戰斗的精神”、軍人的熱情和不畏強敵、浴血疆場的英雄氣概,贊美他那一顆勇敢的心是“用堅硬的鋼鑄制,是在無畏的大膽里煉成”的;同時又譴責他貪圖個人榮譽、擅自出征的輕率舉動,指出正是這種個人榮譽的夢想把他和諸侯引向了孤立無援的絕境。作者對主人公充滿同情,把伊戈爾的生死存亡看作與俄羅斯國家的命運休戚相關。“野牛”符塞伏洛德具有民間勇士的特征,他在激戰中忘記了榮譽、財富、地位、愛情和生命。基輔大公斯維雅托斯拉夫被寫成捍衛全俄羅斯利益的英明統治者,他與伊戈爾形成對照,寄托了作者的理想。雅羅斯拉夫娜是古典俄羅斯婦女詩意的形象,既是伊戈爾的妻子,又是俄羅斯士兵的親人。在她身上,個人感情升華到民族感情,妻子的思念升華到同胞的思念。她的哭泣感天動地,具有超自然的力量。
作品以民歌筆調描寫大自然,用太陽、朝霧、晚霞、夜鶯、寒鴉、野鴨、大海、湖泊、江河等等構成遼闊壯麗的背景,并使其人格化。飛禽走獸、花草樹木、山川日月都具有人的感情,參與主人公的悲哀和歡樂,從而加強了史詩的愛國思想和抒情氣氛。人與自然的息息相通,多神偶像的崇拜,反映了自然神論的詩學觀點。
上一篇:《伊戈爾·薩沃維奇》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伊斯蘭起義》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