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法國作家瓦揚—古久里(1892—1937)的自傳體小說。作品以細膩親切的筆觸塑造了一個栩栩如生的法國兒童的典型形象,也是作者童年生活的真實寫照。主人公保爾出身于一個較富裕的藝術家庭,父母都是很重感情的歌唱家,對天資聰慧的獨生子保爾十分寵愛,關懷備至。由于受到家庭藝術氛圍的影響與熏陶,保爾從小就酷愛音樂、繪畫和詩歌。上中學后,他品學兼優,文科成績出類拔萃,運動場上生龍活虎。他性格堅強,敏思好動,富于正義感。對于刻板陳腐的學校教育,他以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所能想象的方式進行反抗。中學畢業時,他已成為一個體魄健康、多才多藝的熱血青年,躍躍欲試地尋找指引自己前進的理論,直至成為一名反法西斯斗爭的堅強戰士。
小說是根據作者未完成的遺稿發表的。體裁介于回憶錄與小說之間,題材一半是自傳,一半是虛構的故事。通過作者的描繪,我們可以看到保爾從活潑可愛的稚童逐步成長為風華正茂的高中生的全過程:小主人公如何咿呀學語,練習彈鋼琴;如何隨父母去比利牛斯山度假,在那里發現、領略大自然的魅力;如何因頑皮罵一個農婦是“土包子”被塞了滿嘴糞土,使他第一次懂得種田人的力量;如何不堪一個年齡比他大、父母當官的同學的欺侮而奮起還擊,把這個無賴狠揍了一頓;如何熱愛文學藝術,和幾個同學自辦刊物介紹莎士比亞……作者童年的這些經歷,特別是他對真善美的熱愛與追求,為他日后在文學上做出驚人的建樹、成為一名忠誠的共產黨員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小說畫面變幻多采,引人入勝;故事可分可合,銜接自然,加上語言樸素,文字簡煉,使得作者那顆純真的童心躍然紙上,親切動人的小保爾形象呼之欲出。
上一篇:《皇帝與無產者》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竹柵門》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