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者與死者》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美國小說家梅勒(1923—)的長篇小說。小說虛構一場太平洋戰役的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團美軍在卡明斯少將的統率之下,向南太平洋挺進,要從日本人手中奪取安那波丕島。上士克勞夫特的班里,士兵無心戀戰,無聊已極,焦慮萬分。翌日登陸后,士兵挖掩體,緊張待命,大家互相爭吵,聊以解脫緊張的心理。他們遇到日軍迫擊炮的轟擊,一個士兵嚇得神經失常,在逃跑中喪命。幾天后,美軍逼近日軍防線。日本駐軍大約5000,設防牢固,美軍推進緩慢。卡明斯將軍制定了新的作戰方案,但部下軍心渙散,甚至有點不聽指揮。他心煩意亂,為加強軍紀,拿手下親信副官赫恩中尉開刀。赫恩是個自由主義者,因頂撞上司,被革去官職,調往作戰科,受令帶領偵察排探出穿過安那卡隘口通向敵后的路線。克勞夫特權迷心竅,對赫恩調來他部滿腹妒意,在配合作戰時,故意將赫恩引向死地。與此同時,卡明斯親自離開海島向海軍求援,不等援軍趕到,安那波丕戰役已不費吹灰之力而告捷。原來日軍早已彈盡糧絕,不攻自破。人們在喜慶勝利時,克勞夫特及其部下的命運卻被人遺忘了。士兵死的死,傷的傷,可是克勞夫特仍逼迫戰士向前推進,直到自己撞倒一個黃蜂窩。士兵們被螫得四處逃奔。克勞夫特無可奈何,只得率部回海灘,被前來接應的登陸艇搭救。
裸者與死者是大戰后美國第一部描寫戰爭的小說,象一幅支在太平洋某島嶼上的美國畫卷,展示了活生生的現實社會。在這幅畫卷中,沒有真正的中心人物,更沒有當之無愧的英雄。情節的焦點并不是對日作戰的場面,而是在自由主義的中尉和保守的卡明斯將軍兩人之間的政治沖突。在一次小小的磨擦中,赫恩指出美日太平洋上之爭只不過是帝國主義之間進行的一場賭博,而且認為卡明斯是個貪求權力的人。卡明斯也毫不諱言地說,將來唯一的道德就是權力的道德,不適應者即遭厄運。小說也確為赫恩安排了這種結局。在小說中,上下級之間這種沖突是環繞美軍在叢林中不斷逼進的陰影下展開的。但從整體來看,小說雖以戰爭為題,而作者要揭示的還是美國社會內部種種矛盾和沖突。作者對美軍官僚主義的諷刺,明顯地針對著美國社會的上層。作者在小說中通過直接敘述戲劇性的小插曲,傳記式的素描等多種技巧,把經驗、情況和沖動連貫起來,使讀者更真切地體會他所了解的美國社會現實。小說還運用變換敘述角度的手法,即第一人稱與第三人稱兼而用之,使畫面更廣闊,使這個虛構的故事更帶客觀性。
上一篇:《蠅王》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見聞札記》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