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癆孩子的表現欲
當孩子到了四五歲的時候,父母會發現孩子變得特別愛說話,而且說話的時候要求別人必須認真傾聽,否則他就會感到很不滿意,還會大發脾氣。不得不說,這是孩子自我意識不斷形成和發展的結果,他們更加看重自己,也希望自己能夠得到他人的認可和關注。此外,語言能力的發展,也讓孩子變得更愛表達。為此,面對一個話癆孩子,父母一定要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注和充分的尊重,這樣才能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與感情需求,也才能讓孩子對于成長更加充滿興致。
話癆孩子不但在自家人面前特別愛說話,而且當家里來客人,或者去別人家做客的時候,他們的話癆行為更加明顯。這是因為孩子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注,也希望贏得他人的認可和贊許。尤其是在現代社會,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不管是父母親自帶養孩子,還是把老人接到家里帶養孩子,孩子都是非常孤獨的。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的家庭,孩子每天被關閉在鋼筋水泥的家中,很少有機會與其他人相處,更沒有機會接觸更多的同齡人。為此,他們已經習慣了一個人孤獨地玩耍,習慣了自言自語。當身邊有“新鮮”的人出現時,他們難免會表現欲強烈,恨不得馬上就能收獲他人的關注,贏得他人的贊賞。有些孩子的話癆表現并不在于說話上,他們還會自發地表現自己的才藝,賣弄自己的才能,從而讓他人對他們嘖嘖贊嘆。
針對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感情需求,每當家里來客人的時候,父母不要只顧著招待客人,也應該鄭重其事地向客人介紹孩子,還要把客人也介紹給孩子認識。這樣一來,才能增強孩子的存在滿,滿足孩子在客人面前出現的心理需求。父母在與客人交談的時候,只要說的不是工作上的事情,或者其他重大的事情,就可以讓孩子參與。有些父母覺得孩子總是愛插嘴、愛搶話,就把孩子驅趕到房間里,不讓孩子繼續留在客人面前。殊不知,孩子之所以插嘴、搶話,正是因為孩子渴望得到關注和表現的機會,那么父母只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機會表達,也給予孩子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觀點,孩子自然就不會故意搶話、插嘴,導致給客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父母要注意主動配合孩子,這樣才能給予孩子更好地成長。
當孩子表現欲強烈的時候,父母不要因為厭煩就故意打壓孩子的積極性,而是應該保護孩子的表現欲,甚至可以適當鼓勵孩子,引導孩子以正確的方式更好地展現自己,這樣一來既滿足了孩子表現自己的心理需求,也可以有的放矢地引導孩子成長,可謂一舉兩得。如果父母肆無忌憚地批評孩子,傷害了孩子的心靈,孩子未來就不愿意與人相處,也會感到郁郁寡歡。
有一天,家里來客人了,5歲的寧靜馬上從房間里跑出來,就像一個小大人一樣沖著客人說:“你好,歡迎你來我家。”客人看到寧靜一本正經的樣子被逗得哈哈大笑,媽媽也為寧靜的懂禮貌而感到驕傲。然而,不一會兒,媽媽就發現情況不太妙,因為寧靜在向客人問好之后遲遲不愿意離開,而是坐在客人面前,絮絮叨叨。媽媽還想和客人說些正經事呢,為此對寧靜說:“寧靜,快點兒回到你的房間里去玩吧,我要和阿姨說點兒事情!”寧靜嘟囔著嘴巴,極不情愿地離開了,可不到5分鐘,又回來了。
這一次,寧靜努力控制著自己沒有說話,而是在一旁傾聽媽媽和阿姨說話。等了有10分鐘,在此過程中寧靜始終如坐針氈。正在媽媽和阿姨相談甚歡的時候,寧靜突然大聲喊道:
“我告訴你們,海綿寶寶的衣服就是黃色的,而且很有彈性,比你們說的彈性更大。”原來,媽媽正和阿姨討論哪一款乳膠床墊的舒適性和彈性更好呢!寧靜此前一直聽不懂媽媽和阿姨說的是什么,聽到彈性這個詞語,馬上興致勃勃接著她們的話茬開始說。媽媽正想批評寧靜不懂禮貌,阿姨卻感興趣地對寧靜說:“寧靜,你可真聰明,你說的彈性很對,海綿寶寶就是彈性很大。那么,你告訴阿姨,你是喜歡彈性大的床墊,還是喜歡彈性小的床墊呢?”寧靜毫不遲疑地回答:“當然是彈性大的就像蹦蹦床一樣,我可以在上面蹦來蹦去,不停地玩耍。”阿姨被寧靜逗得笑起來,媽媽嗔怪道:“阿姨是要結婚才買新床墊,又不是像你一樣只知道玩呢!”寧靜假裝沒有聽到媽媽的嗔怪,繼續笑瞇瞇地看著阿姨,滿臉期待地等著阿姨繼續和她說話呢!
寧靜顯然是個話癆,她一聽到家里來客人了就趕緊從房間里走出來問好,就是想在客人面前表現自己。媽媽卻不想讓寧靜耽誤自己和朋友交談,為此媽媽提醒寧靜回到房間。寧靜實在太想表現自己了,她很快又從房間里出來,認真傾聽媽媽和阿姨的交談,好不容易等到媽媽和阿姨提起一個她知道且理解的詞語,就迫不及待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對于孩子這樣的表現欲,父母應該理解,很多父母總覺得孩子是個話癆,甚至沒有耐心傾聽孩子的話。不得不說,這樣的做法不利于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也不利于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對于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
作為父母,一定要多多激勵孩子勇敢地表達自己,也要給孩子提供更多的機會與人相處。否則當孩子習慣了獨處,哪怕父母激勵他們,他們也不愿意表現自己,孩子就會變得內向害羞,甚至患上嚴重的社交恐懼癥,不但會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也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如果孩子的確表現欲特別強,恨不得完全霸占客人,導致父母沒有機會與客人溝通,那么父母可以提出建議,讓孩子玩會兒積木,或者看會兒電視,從而有效地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幫助孩子暫時安靜。這樣一來,孩子不會覺得父母是在排斥他們,而是會很高興地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對于稍微大一些的孩子,父母要教會他禮貌待人,讓他們懂得禮儀和待客之道,還可以給予孩子機會當小主人,去接待和照顧客人。這樣一來,孩子才會更加理解如何招待客人,也才會漸漸地明白自己應該什么時候說話、什么時候傾聽、什么時候得體地退場。對于孩子而言,這樣禮貌周全地招待客人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完成和做到。
上一篇:要靠資本賺錢,更要靠資源致富
下一篇:財富總是由少聚多,小生意闖出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