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可以相信,但不可迷信
我們從小受的教育都是接受型的,不利于培養批判性思考力,所以相當多的人只是徒有頭腦,遇到問題后往往只有情緒和態度,而缺少思考和深入。一旦有權威的意見出現,頭腦就會習慣性地選擇一味聽從。
權威即在某種范圍內最有威望、地位的人或事物。有人群的地方就會有權威。權威的淵博學識和不容置疑的地位對維持人類社會的正常運轉具有重要意義。因為有了權威的定論,我們研究化學時不必再從頭去探求100多個元素間存在的規律性變化,而只需學一學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就行了;我們不必再為兩個大小不同的鐵球是否會同時著地而爭得面紅耳赤,只需讀一讀伽利略的著作就行了……
權威在各行各業中起著巨大作用,如某牙膏廣告會請著名醫生舉著這個牌子的牙膏告訴你它的功效,護膚品會邀請皮膚很好的女明星代言,等等。人們都不禁對權威肅然起敬,也樂于接受他們的勸告或引導,這在情理之中。但如果這種崇敬過分以致演變成迷信,那就不僅不正常,甚至是十分有害的。因為當我們對權威產生迷信時,便會習慣于服從他們的觀點,不假思索地以他們的是非為標準來考察問題。這時,即使自己頭腦中產生了一些創新的設想,往往也會由于違背了權威的定論或沒有得到權威的認可而輕而易舉地自我否定掉。
雖然在現實社會中必須有權威存在,但權威所說的話并非句句都是真理,權威也會說錯話、做錯事;世上沒有永遠的權威,再大的權威,他的學說也會陳舊,他的力量也會消逝,我們絕不能一味迷信權威,被權威牽著鼻子走。
愚者無疑,智者多慮。華羅庚是世界著名數學家,他的成就與自身具有較強的批判思維能力是分不開的。
華羅庚在思維活動中常常呈現出質疑性,對人們公認的現象、天經地義的事理、權威人物的高論,敢于持懷疑甚至批判的態度,從不輕易盲從。早在初中時代,已經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并進行了初步探索的華羅庚,就對蘇家駒發表在著名刊物上的論文提出了質疑,并撰文予以更正。此事對他的數學前途影響是深遠的。以至于,著名數學家王元后來評論道:“華羅庚的這篇文章,對他的個人命運是決定性的。”
敢于質疑,能使思維處于一種探索求知的主動進攻狀態,從而極容易產生新的思想與觀點。所以,在接受權威“學說”時,要敢于采用相反的思路,不怕提出“愚蠢”的問題。
李四光有句名言:“不懷疑不能見真理。”縱觀古今中外,創新常常是從推翻權威開始的。或者說,敢于反對權威,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行為。
現實生活中,不少獨裁者大搞“一言堂”,我們敢站出來反對嗎?敢于向各種違規叫停嗎?敢于發表不同的言論嗎?其實,你對權威越是敢于批判,你的思維就越活躍,你對權威的批判性越強,就證明你能力越強,而這種能力正是各大企業一直缺少及提倡的。
反對權威,不光需要勇氣,更需要能力及技巧。由于時間或空間的限制、知識面、價值觀偏好以及不可掌控的因素等,人的判斷推理都不可能是非常完整的,缺失在所難免。這也就要求我們不斷地學習各方面的知識,不斷地完善各種技能,最終爭取用無懈可擊的證據來支持你的論斷。
生活中,許多人每天都面對著無數來自所謂專家的言論與誤導。如在家庭理財中,人們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那就是盲目套用專家總結出來的理財法則。在此提醒大家,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皆不同,專家的理財方式往往不適用,如果不動用自己的頭腦而盲目套用法則,就不僅不能實現理財目標,還可能會遭受巨大損失。
記住:永遠不要被權威所嚇倒。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只有勇敢地向權威說“不”,沖出思想的重圍與禁錮,才能開創不尋常的事業。
上一篇:有意識地與時俱進,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
下一篇:滿足他人的欲念,實現自己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