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不是毫無保留,拒絕被打探隱私
“我13歲那年,父親就生病去世了,這件事一直是我不愿意提及的傷痛。從中學時代到大學,我結識了不少的朋友,每次問及家庭情況時,我總是含糊其辭,很少直面回答。其實,我內心挺糾結的,總覺得別人對自己挺好的,應當把家庭的真實情況和自身的經歷都告訴對方,可我又不知道怎么說……”
與人交往,保持一份真實和坦誠,無疑是值得稱贊的品行。畢竟,人是群居動物,需要友情,也需要被關心、被了解,但這種坦誠不代表要把自己的一切都告訴對方。我們有權保留自己的秘密,那些真正值得深交和信任的朋友,如果意識到了你在回避這個問題,出于尊重和理解,一定不會再多問;若是不顧你的感受,死纏爛打地打探你的隱私,這樣的人根本算不得朋友,而你也不必為此煩惱,大大方方地回絕就好,因為這是你的權利。
Rose所在的辦公室里,有一位愛打探隱私的女同事,對他人的戀愛史和家庭私事尤其上心。有一次坐班車時,Rose碰巧跟那位女同事挨著,車上坐著的全是公司的員工,有本部門的,也有其他部門的。剛上車一會兒,那個女同事的“老毛病”就犯了。
“你結婚了吧?你愛人現在做什么工作?工資待遇怎么樣?在這邊買房了嗎?”她的問題像連珠炮一樣,一個接一個。Rose剛到這個單位不久,還沒有在人前說過自己的私人生活,也從來不去打聽別人的私生活。周圍的很多同事聽到這位愛打探隱私的女同事這么咋呼,都把好奇的目光投向Rose。
面對眼前的情景,Rose有點尷尬,但她不想滿足大家的好奇心,更不想讓人看熱鬧。于是,Rose就開始跟那位女同事打馬虎眼,含糊其辭地回答:“是……普通員工……夠我們生活的……你有樓盤要介紹嗎?”女同事見問不出什么實質性的內容,而Rose的態度又略顯冷淡,也就主動閉上了嘴巴。
初與人相識時,適當地自我暴露,可以有效地消除對方的戒心,迅速地建立良好的人機關系。但前提是,這個交往對象必須是真誠的。顯然,Rose的同事是一個愛打探隱私的典型,對于這樣的人,切記不能用縱容的態度如實回答他們提出的所有問題。一不留神,你的自我暴露,就會變成流言蜚語的原材料。
當別人的詢問讓你感到不舒服,觸及到了你的心理界限時,千萬不要勉強自己去回應。你有權利為自己的隱私保密,真誠是與人為善,但不意味著毫無保留。有些問題,當你不想回答時,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告訴對方:“我不太想談這個話題,請諒解”;亦或者,用靦腆、幽默的方式去回應,也是可以的。比如,不想回答自己的年齡,大可以笑著反問對方:“你為什么想要知道呢?”再如,被問到婚戀的情況時,也可以稍微羞澀地說:“我還是想保持一點兒神秘感。”
需要說明的是,在拒絕他人的提問時,盡量不要用“無可奉告”“暫時保密”等詞匯,這會讓彼此之間的關系蒙上濃霧。避免過于率直的拒絕,巧妙地把話說得溫和一點,對方才能接受你的回答,并且明白這些事情是你不愿談及的,而不再多問。
上一篇:真誠不是毫無保留,拒絕被打探隱私
下一篇:知曉世俗,而不做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