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強者眼中,絕境是鍛造他們的熔爐
在很多美國大片中,到了劇情的高潮,我們總是看到那些男主角,似乎天神轉世,從來不知道勞累和疲憊,仿佛他們的身體里蘊藏著整個宇宙的力量。為什么他們如此強悍呢?很多觀看影片的人都會覺得不可思議。其實,當身處絕境時,人們的身體就會爆發出難以想象的力量。而且,身處絕境的人,不管做出怎樣瘋狂的決定,他們都會堅定不移地為之努力。正因為如此,那些在影片中陷入絕境的男主角,才能像天神一樣不知疲憊地戰斗,直到事情的結局讓他們滿意。當然,我們不排除影片會有夸張的成分,但是這種夸張是源于真實的夸張,是完全有事實和理論依據的。
絕境,聽起來就讓人毛骨悚然,似乎當事者除了祈禱之外,再也無計可施。實際上,所謂的絕境只是相對而言的,除非生命戛然而止,否則就沒有真正的絕境存在。我們知道,世界是客觀外物在我們內心的折射。那么,對于不同的人而言,絕境有什么不同呢?對于弱者而言,絕境是吞噬他們的深淵。對于強者而言,絕境卻是鍛造他們的熔爐,是他們鳳凰涅磐、浴火重生的機會。
毋庸置疑,只要我們活著,或大或小的困難就會如影隨形。我們在生活中隨時隨地都會遇到困難。然而,因為每個人面對困難的心態不同,解決問題的決心不同,應對變化的反應不同,所以每個人在經歷困難之后的結局也是完全不同的。
曾經,作為北京大學外語系教師的俞洪敏,過著非常普通的生活。直到身邊的很多同學都相繼出國,俞洪敏才動了心思,也想去國外看一看,見見世面,獲得更好的發展。為此,他當機立斷,開始做出國的準備。然而,出國的費用很高,遠遠不是畢業不久的俞洪敏那點微薄的積蓄所能支撐的。思來想去,俞洪敏想出了一個掙錢的辦法,那就是在校外兼職做家教,這樣無疑相當于多了一份不菲的收入。然而,正當俞洪敏在初秋的雨夜與朋友一起小酌,憧憬未來時,突然學校的高音喇叭響了起來。原來,學校已經知道了俞洪敏在校外兼職的事情,而且因為他總是打著學校的旗號兼職,決定給予他處分,以起到警示作用。從那個夜晚開始,這個處分在大廣播里循環播放了3天,俞洪敏感到顏面全無,更無法坦然面對昔日的學生。為此,他決定辭職。從現在來看,俞洪敏當初是被逼著離開北京大學的。不過,也正是這次辭職,才讓俞洪敏的人生打開了新的天地。
辭職之后,俞洪敏更沒錢出國了,為了掙錢,他決定下海。他憑借之前的培訓經驗,先是費盡千辛萬苦申請了一張開辦私人學校的許可證,后來又租了一間小小的平房,自此,新東方培訓學校誕生了。這所培訓學校沒有其他課程,專門培訓英語。因為定位準確,再加上有俞洪敏此前積累的豐富人脈,所以很快就打開了局面,辦得風生水起。現在,新東方已然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英語培訓學校,在國內外都影響廣泛。已經功成名就的俞洪敏想起當年的經歷,曾經感慨地說,如果沒有當初的背水一戰,就不會有今日的新東方。
早在1000多年前,古人就提出了“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等。這些都是描述人們在絕境中的表現和結果的。毫無疑問,項羽破釜沉舟,最終打敗秦軍,加速了秦軍的滅亡。這是強者在絕境之中成功逆襲的典范。為什么項羽在發動進攻之前要破釜沉舟呢?他是為了讓全體將士沒有退路,讓他們心中毫無障礙,專心一念,只想要與秦軍拼個你死我活。如果沒有這樣的氣勢,想必打敗強大的秦軍還要多費很多周折。
人生,既有一帆風順的時候,也有狂風暴雨的時候。然而,只要活著,這個世界上就不會無路可走。越是艱難的時候,越是考驗我們的意志力和人性的時候。我們必須熬過最難的時刻,才能重新打開局面,走入人生的新境界。任何成功都不是無緣無故的,要想獲得成功,我們就必須從最艱苦的地方做起,從最沉淪的地方展翅。是雄鷹,總有翱翔于高空的那一天;是條龍,就不會永遠地困在泥沼中。真正的強者,一定有著頑強的意志,哪怕是身處逆境,也絕不放棄。相反,越是艱苦卓絕的環境,越能表現出強者堅強不屈的心。當一件事情已經糟糕透頂,就不會再有更糟糕的情況出現。既然等待著你的都是好消息,都是好的轉化,你又為何要感到灰心絕望呢?在強者眼中,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絕境都不是真的絕境,而是絕處逢生的好地方。
上一篇:在強者眼中,絕境是鍛造他們的熔爐
下一篇:尊重同學,不起綽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