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的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誕生于愛琴海北岸的斯特基拉城。他是古希臘著名的科學家和哲學家。
亞里士多德是馬其頓王室醫師的兒子,從小特別愛好自然科學,也很喜歡鉆研。父親經常教給他一些解剖和醫學的知識,他有時也幫助父親作一些外科手術。亞里士多德18歲那年前往雅典,成為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前427—前347年)的大弟子,從事學習和研究長達20年之久。他好學多問,才華橫溢,成績突出,柏拉圖夸他是“學院之靈”。公元前343年,亞里士多德擔任了年僅13歲的王子亞歷山大的宮廷教師。公元前340年亞歷山大攝政,亞里士多德回到家鄉。公元前335年他重返雅典,創辦了一所呂克昂學院,獨樹一個新的哲學學派。由于這個學派的老師和學生常常在花園里散步的時候討論問題,當時人們就稱它為逍遙學派。
亞里士多德是古代知識的集大成者,恩格斯稱他是最博學的人。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書,據說有400到1000部,主要有《工具論》、《形而上學》、《物理學》、《倫理學》、《政治學》、《詩學》等。他的思想對人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亞里士多德很尊重老師柏拉圖,但是決不盲從。他說:“我愛我師,但我更愛真理。”他善于用自己聰明的才智去思考、推理、探索和研究。在亞歷山大王子的資助下,他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奇妙的生物世界進行了大量調查。他帶領助手周游各地,搜查標本,分門別類,并且盡可能了解同動物植物有關的各種知識。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偉大生物學家。他一生最有價值的科學貢獻,也正是在動物學和解剖學方面。他對500多種不同的動植物進行了分類,解剖過幾十種動物,正確地指出了鯨魚是胎生的,描述了反芻動物的胃、雞胎的發育、頭足綱動物的再生現象等。在物理學方面,亞里士多德最重要的貢獻是創造了這門學科的名稱,“物理”一詞的現代拉丁文“Physica”,是他從希臘字“自然”一詞推演而來的。此外,他對地球的大小做出了在當時條件下比較合理的估計。
由于亞里士多德只想用推理去解釋物理現象,并沒有從事這一領域的任何實驗工作,所以他提出了許多錯誤的斷言,阻礙了科學的發展。比如:他認為物體只有受到推力的時候才運動,推力一旦消失,運動就停止;他堅持說,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他主張地球中心說,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等等。
公元前323年夏天,亞歷山大大帝從印度回師巴比倫的途中病故。從此,亞里士多德在政治上開始不得志。他決定離開雅典,離開呂克昂學院回到母親的故地過隱居生活。公元前322年因病逝世,葬在卡爾基,終年62歲。
上一篇:賣風箏的兩兄弟
下一篇:取得前先學會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