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尼克松——恢復中美關系的總統
——恢復中美關系的總統
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1913—1994),美國政治家,第36任美國副總統與第37任美國總統。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國總統尼克松正式訪華。2月28日,中美兩國發表了指導兩國關系的《中美聯合公報》,中美交往的大門終于被打開。
理查德·尼克松于1969年1月20日就職后就把同中國恢復關系放在了重要位置。1970年10月25日,尼克松要求葉海亞向中國政府傳話:美國愿意派一位高級使節秘密訪華。
中國領導人從各種渠道獲悉尼克松希望與中國打通關系的信息,并予以高度重視。積極研究并尋求打開中美關系大門的途徑。
1971年1月,中國政府通過羅馬尼亞一位副總理給美國傳話,“中國準備在北京接待一位美國的特使”來解決“美國對臺灣的占領”問題。1971年4月中旬,日本東京舉行第三十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后,中方主動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這后來被譽為“乒乓外交”。
美高級代表基辛格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秘密訪問中國,這次代號為“波羅”的行動,啟動了美中關系的大門。7月16日,中美同時發表公告:尼克松總統曾表示希望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周恩來總理邀請他在適當時間訪問中國。尼克松愉快地接受了這一邀請。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會晤,是為了謀求兩國關系的正常化,并就雙方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基辛格訪華取得了圓滿成功。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宣布:他即將出訪中國。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乘坐的“空軍一號”專機降落在北京南苑機場。專機降落的時間是尼克松總統親自選定的,這個時間是美國東部時間星期日晚上10時30分,正是公眾收看電視的黃金時間。為了突出尼克松總統走下飛機時與周恩來握手這一歷史性的鏡頭,尼克松特別要求,在總統走下飛機時,不能有其他美國人在電視鏡頭里出現,以免分散觀眾的注意力。據尼克松事后說: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要糾正1954年“日內瓦會議”期間,當時的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拒絕與周恩來握手的失禮行為。為防止有人違規隨總統走出艙門,美國方面指派了一名粗壯的副官擋住機艙通道,以使總統順利完成這一歷史性的握手。在距離舷梯盡頭還有幾步臺階的時候,尼克松就早早地向等候在舷梯下的周恩來總理伸出了手。在兩只手彼此緊握的一剎那,風度翩翩的周恩來意味深長地說道:“總統先生,你把手伸過了世界上最遼闊的海洋同我握手,我們之間已經有25年沒有交往了。”尼克松激動地說:“我感到很榮幸,終于來到了你們偉大的國家。”后來,尼克松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們的手一接觸,一個時代宣告結束,另一個時代宣告開始了。”
1972年2月28日,中美上海聯合公報發表。《中美聯合公報》是中美兩國簽署的第一個指導雙邊關系的文件。它的發表,標志著中美隔絕狀態的結束和關系正常化進程的開始。
上一篇:理想讓你走得更遠
下一篇:目標帶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