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待有“網癮”的孩子?
網癮已經成為全球兒童十大問題之一,如何正確對待無孔不入的網絡對孩子的影響,無疑是家長們面臨的一道難題。
(1)表現與原因
網絡成癮,是為了獲得一種自我心理上的滿足。他們的思維、情感和行為被上網控制,時間不斷增加,甚至為了上網可以拋開一切事情。不上網的時候則會出現煩躁不安、全身難受等癥狀。最后,不僅影響身體健康,而且變得精神恍惚、焦慮暴躁、孤獨壓抑,甚至性格扭曲。有數據表明,大學生學業中斷,80%以上與網絡成癮有關;孩子的很多暴力活動,也是從網上學來的。同樣,網絡成癮還是成年人工作質量和效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研究網癮的專家認為,孩子出現網癮的根源在家庭。一項調查顯示,家庭高壓、嚴要求和缺乏情感溫暖易致孩子染上網癮。有網癮的青少年大都較內向,對別人的情緒較敏感,但適應能力較差,在現實中感到自卑,渴望外界認可又怕被拒絕。有不少網癮青少年來自單親家庭,心理上安全感較弱。網絡本身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它可以逃避現實,不用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任等,恰好可以彌補家庭和性格上的不足。
(2)正確的原則與態度
與網絡成癮過招,家長要把握幾個原則:
第一,宜疏不宜堵。孩子愛上網,有的家長把電腦砸了,把網線拔了,這會導致更嚴重的家庭沖突。家長不要停留和糾纏在網絡使用這個層面,而是要繞到背后,找到孩子上網成癮的深層次的心理原因。
第二,培養孩子的自控力。這一點需要家長花時間、花精力“培養”孩子,而不是“控制”孩子。有的孩子一開始并不會成癮,但父母不信任他,孩子一碰電腦家長就死死看著,使得孩子越來越不相信父母,越來越沉迷網絡。對此,家長可以把電腦放在書房、客廳,而不是孩子的房間,使家人有共同參與和互動的機會,而不是孩子在房間里玩,媽媽隔一會就推門檢查。
第三,用替代方案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家長需要觀察和溝通,了解孩子是哪方面沒有得到滿足,比如父母的愛不夠、學習的挫敗感、缺玩伴等,找到原因后,給予補償。對于學習成績差,只有在網絡游戲中才能得到成就感的孩子,家長在學習方面可以提出最低要求,比如及格就好,讓他能夠達到,然后給予鼓勵。達到這一要求以后,再逐步提高標準。對于缺乏其他玩耍方式的孩子,家長要鼓勵孩子多出去和同伴一起玩耍,或者父母多和孩子待在一起,邀請其他的孩子到家中做客等。對于有逆反心理、故意和家長對著干的孩子,家長要優先改善親子關系,然后解決上網問題。
第四,在具體的操作方式上,家長可以試著和孩子協商,逐步減少上網時間。比如原來每天上網8小時以上,第一周減少到6小時,第二周減少到4小時,第三周減少到3小時,第四周減少到2小時等。根據孩子的表現,給予獎勵和懲罰。懲罰不是打罵,而是將孩子最喜歡的食物、活動適當剝奪,比如不能吃冰激凌、不能看電視等。
(3)家長有必要糾正的幾個誤區
第一,沉迷網絡的孩子并不一定是毫無前途的壞孩子。一定要警惕極端的例子,但也不要被嚇壞。青少年可塑性極強,在不同的層面都有矯正的可能,只要父母不放棄,孩子就有希望。
第二,網癮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不能只看結果,忽略了孩子成長中積累的過程。
第三,網癮并不單純是孩子的問題,是家庭、學校、社會多方面的問題,家長同時也要調整自己。
第四,網癮不是思想道德問題,家長用說教是沒有辦法解決的。這不是表面的“貪玩、沒上進心”,而有著深層次的心理需求。
第五,網癮背后潛在的心理問題,往往比單純的成癮行為嚴重得多。因此,治療網癮,家長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能期待立竿見影。
上一篇:如何對待患“學校恐怖癥”的孩子?
下一篇:如何對待有心理問題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