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自卑并不是沒有夢想的理由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不知不覺中,陳辰和宋嘉興已經被關在倉庫里二十多分鐘了。悶熱的空氣中夾雜著一股說不上來的刺鼻的味道,讓陳辰感到一陣頭暈目眩。
“不行了,”陳辰率先撐不住了,“如果再待在這里,我感覺我就要暈過去了。”
“那怎么辦?”宋嘉興也漸漸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因為此時此刻,汗水已經浸濕了他的衣襟,他也感到胸悶氣短,很不舒服。
陳辰道:“我們在這傻坐著也不是辦法,還是求救吧,說不定有人經過這里,會發現我們。”
這是一個好主意,宋嘉興二話不說,擼起衣袖走到了鐵門前,對著門外大聲嚷道:“喂!有人嗎?”
“有人嗎?”陳辰也跟著嚷道,只是回答他們的只有死一般的寂靜。
“我們還是留點力氣吧。”宋嘉興倚靠著貨架坐到了地面上,表情有些無奈。
陳辰嘆了口氣,坐到他的身邊,兩個人還是第一次靠得這么近。
“我覺得你比我開朗多了,可為什么你總是獨來獨往,很少與人交流呢?”陳辰打開了話匣子。
“因為我有點自卑,”宋嘉興沒有見外,向陳辰吐露了心聲,“也正是因為這樣,我才沒有夢想,因為我知道即使有夢想,我也很難實現它。”
“可自卑并不是沒有夢想的理由,這只是借口而已。”陳辰一針見血地說。
陳辰的話引起了宋嘉興的注意,他轉過頭,緊盯著陳辰的眼睛,欲言又止。
見狀,陳辰繼續道:“你看看古今中外那些名人,其實有很多人都存在著先天的缺陷,他們有自卑的理由,但是他們即使知道自己與眾不同,也會堅持自己的夢想,并且在最后成了令人尊敬的人。比如說殘疾人代表張海迪……”
張海迪五歲的時候,不幸患上脊髓血管瘤,小小年紀就高位截癱,不幸成了殘疾人。因為這樣,她沒有機會進入學校接受正規的教育,而是選擇在家中自學。通過不懈的努力,她自學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全部課程,成了一個有知識的人。
十五歲的時候,張海迪跟著家人到了聊城莘縣,那是一個落后的小山村,在那里,生活比想象中還要艱苦,但是張海迪卻再次樂觀地接受了現實,并且盡自己的所能,在村子里給小孩教書。與此同時,她鉆研醫學知識,免費為村里的父老鄉親們針灸治病,在她的幫助下,很多人恢復了健康,她也因此受到了人們的尊敬和愛戴。
1991年,張海迪接受手術,術后,她更加明白了生命的可貴,于是抓緊一切時間學習哲學專業的研究生課程,她的論文《文化哲學視野里的殘疾人問題》在1993年通過論文答辯,她被授予哲學碩士學位。后來,她投身于自己熱愛的工作中,服務人民,服務社會,成為殘疾人的驕傲。
“正是她頑強的精神和對夢想的追求,才成就了她的輝煌,”陳辰道,“和她相比,你有健康的身體,又出生在這么好的時代,有什么可自卑的呢?”
陳辰的一席話讓宋嘉興慚愧地低下了頭,沒錯,宋嘉興其實一直以來都是在自己欺騙自己,他根本就沒有自卑的理由,而是把自卑當作逃避的借口,給自己找臺階下罷了,但是現在,他似乎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因為從他的目光中可以看到,他正在思考未來。
陳辰有話要說
別為夢想找借口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青少年為了逃避未來,為自己找各式各樣的借口。他們認為,未來終會到來,即使對未來沒有憧憬,沒有安排,也無可厚非。其實這種想法從根本上講就是錯誤的,如果對于未來連想法都沒有,那未來到底會是怎樣的呢?
不要把“我不知道”“我不確定”當作沒有夢想的理由,自卑只會讓你脫離現實,讓你離夢想越來越遠,要學會告訴自己,無論此時的我擁有什么,我要充實自己,勇敢地迎接夢想,迎接未來。
沒有夢想,那就制造夢想;不確定未來,那就創造未來。只要你肯打開心里緊閉的那一扇門,自卑感就會慢慢消失,你會發現,你的優點將取代你的缺點,你所有的不足都會變得不過爾爾,到了那時,你才會知道夢想的偉大。
上一篇:追夢,沒想象中那么可怕
下一篇:問問自己,你想成為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