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朋友、同事或上下級之間常常會因為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爭辯起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互不相讓,有理說不清,空耗時間和精力,往往還傷了和氣。這實在是得不償失的事。明智的辦法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盡快退出無謂的爭辯。
如果你不幸介入了一場無謂的爭辯,應該怎樣退出呢?怎樣才能達到緩和乃至消弭矛盾沖突的目的呢?你應該在“退”之前,預先考慮好“退”的策略,下面幾種解脫的方法比較可行:
一、以靜制動法
有的人自恃口若懸河,能說會道,于是處處發表“高見”,時時與人爭辯。其目的是為了顯示自己具有非凡的口才,非等閑之輩。如你遇上了這類“雄辯家”,怎么辦?擺開架勢與他爭個水落石出,辯個一清二白嗎?不,那樣不僅是徒勞,而且有害無益。最好的辦法是以靜制動,一笑置之。不管他發表了什么高論,你都不要表示贊成或反對。裝聾作啞,不露聲色,干自己的工作。“宰相肚里能撐船”,一則顯示你的大度,二則避免傷害友情。也可以“顧左右而言他”,借助報紙上的重大的新聞、雜志上的趣聞等等,把話題轉移到更重要、更有趣的事物上,你就可以從容脫身了。
二、客觀理由法
要擺脫一場無謂的爭辯,也可以采用“客觀理由”法,此法旨在強調“非我”的客觀原因,找一個借機而遁的借口。例如,可以抬腕看看手表說:“對不起,先生,我有急事,不得不告辭了。”或者說:“時間到了,我馬上要去上班,關于這個問題我們以后再討論吧。”然后揚長而去。
三、幽默自損法
面對強詞奪理、胡攪蠻纏的爭辯對手,要輕易擺脫是不行的。這時不妨幽默地自我貶損一下,主動緩和劍拔弩張的氣氛,然后巧妙地退出無謂的爭辯。例如,有兩個大學生爭論哲學問題,甲堅持“看不見的便不存在”,乙據理駁斥,甲拒不認輸,強詞奪理。乙忽然一板一眼地問:“你看不見的就不存在,對嗎?”“不錯。”“那你媽生你時你看不見,那你媽生你這件事存在不存在?”甲漲紅了臉,幾乎跳起來。乙見狀,邊笑邊指著自己的鼻子說:“別惱,我也是媽生的。”甲苦笑著言和作罷。
乙為了辯理,口不擇言,傷了甲的自尊,也使甲徹底敗北,一時氣氛緊張。乙能憑幽默的自貶自損及時彌合了二人關系的裂痕,結束這一場無謂的爭辯,算得上知進退了。如果乙不如此,雙方唇槍舌劍還有個完嗎?
四、為人置梯法
如果你在爭辯中已勝券在握,此時,切勿“剩勇追窮寇”,因為失敗的一方為了顧全自己的面子,雖然理虧詞窮,也要強詞糾纏,心服卻口不服,甚至發生越辯越不清的情況。這時,你應主動讓步,成全對方的面子,“搬梯子”給對方下臺。例如,你為了給對方鋪臺階,可以假定雙方在一開始時沒有掌握全部事實。你可以這樣說:“當然,我完全理解你為什么會這樣設想,因為你那時不知道那回事。”“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人都會這樣做的。”“最初,我也是這樣想的,但后來當我了解到全部情況,我就知道自己錯了。”你這樣了,對方十之八九會順梯而下,結束這一場爭辯。
林肯曾經告誡他的下屬:“你們的工作難道不夠繁嗎?為什么還有多余的時間去跟別人爭辯呢?況且互相爭辯,總得不償失。”當我們面對日常生活中無謂的毫無意義的爭辯時,應堅持“和為貴,走為上”的原則。因為這不僅能節省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更重要的是,不會因為不愉快的爭辯而不歡而散,傷了朋友之間的感情,同時使你最終能贏得朋友的好感。
(黃中建)
上一篇:《快樂者勝》青少年快樂成長智慧文章
下一篇:《悔中求“悟”》青少年快樂成長智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