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人效應:用相似的方式去表達
1858年,林肯在競選美國上議院議員的時候,在伊利諾伊州南部進行演說。那些蓄養黑奴的惡霸們平時就對廢奴主義者非常仇恨,為此,他們對林肯到此作反對奴隸制的演說之舉恨之入骨,并發誓只要他來就置他于死地。演說之前,林肯說:“南伊利諾州的同鄉們,肯特基的同鄉們,聽說在場的人群中有些人要和我作對,我實在不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因為我也是一個和你們一樣爽直的平民,那我為什么不能和你們一樣有著發表意見的權利呢?好朋友,我并不是來干涉你們的人,我也是你們中間的一人。我生于肯特基州,長于伊利諾州,和你們一樣,是從艱苦的環境中掙扎出來的。我認識南伊利諾州的人和肯特基州的人,也想認識密蘇里的人,因為我也是他們中的一個……”
林肯根據聽眾的情況,通過簡短的幾句話就將自己和聽眾聯系在一起,讓聽眾產生了“認同感”。他的話竟把可能面對的敵對怒視變為大聲喝彩,據說,有些打算與他作對的聽眾還成了他的好朋友。
這里,林肯運用的就是心理學常用的“自己人效應”。所謂“自己人”,是指對方把你與他歸于同一類型的人。“自己人效應”是指人們往往對“自己人”所說的話更依賴,更容易接受。
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同樣一個觀點,如果是自己喜歡的人說的,接受起來就比較快和容易。如果是自己討厭的人說的,就可能本能地加以抵制。有道是:“是自己人,什么都好說;不是自己人,一切按規矩來。”
因此,與人交往中,我們若要與他人搞好人際關系,就不能不強化“自己人效應”。強化“自己人效應”,從你這個角度而言,就是要使他人確認你是他們的“自己人”。
與人交往之初,如果你能主動表明你和對方在價值觀、態度、興趣以及其他某些方面相近或者相同,那么,就會讓對方感覺到你們是同一類人,進而拉近彼此間的心理距離,最終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為此,你可以這樣制造“自己人效應”:
首先,善于觀察,捕捉對方的信息,把握真實的態度,尋找其積極的、你可以接受的觀點。這里,你需要做到:
1.察言觀色,尋找共同點
人們的內心世界,包括其精神追求、愛好、生活品質等,都或多或少地會在他們的表情、服飾、談吐、舉止等方面有所表現,只要善于觀察,你就會發現你們的共同點。
當然,這察言觀色發現的東西,還要同自己的情趣愛好相結合,自己對此也有興趣,才有可能打破沉寂的氣氛。否則,即使發現了共同點,也依舊無話可講,或講一兩句就“卡殼”或“對牛彈琴”,打動對方更是無從談起。
2.揣摩談話,探索共同點
為了發現對方與自己的共同點,可以在同對方談話時留心分析、揣摩。比如,你發現對方和你講共同的家鄉話,你便可以以此為突破口,以鄉音帶動對方的談話興趣。
其次,尋找時機,恰到好處地向對方表明你們是“自己人”:
1.多強調你們之間的共同愛好和興趣
若與對方有共同點,那么,就算再細微的也要強調,人與人之間一旦有了共同點,就可以很快地消除彼此間的陌生感,產生親近的感覺。這樣不但可以使對方感到輕松,同時也具有使對方說出真心話的作用。
如果對方喜歡集郵,那么你可以對對方說:“我對郵票也非常有興趣,可是一直不知道如何收集和分類,您能給我一些好的建議嗎?”如果對方打扮比較時尚,那么,他可能對時尚潮流信息比較關注,了解到這一點,你在跟對方溝通時就不怕沒有話題,也比較容易拉近關系。
2.多關心對方,從細節入手
一個貼心、懂得關心他人的人一般更容易獲得認同感,而該認同感的產生,表明你已經贏得了對方的好感。通常情況下,如果這種好感擱淺,你們會返回到陌生人的狀態。因此,你不妨多關心對方,這樣一來,你與對方的關系自然會深化。
小貼士心理
通常情況下,人們在接觸陌生人的時候,都是抱有防備心態的,如果我們在正式交往之前先做個“熱身運動”,向對方表達與之共同的愛好、興趣或者價值觀等,就更容易獲得他的好感,接下來的交流也就容易得多。
上一篇:自如應對四類難相處的同事
下一篇:自我肯定感很重要,允許孩子合理撒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