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問題意識——寫給博士研究生的短札
一周匯報收到。你信中提到“要是不給自己一點壓力,就很難完成每周讀一本專業書的任務”。人對時間的支配分為自覺支配和強制支配,僅靠自覺難以完成比較艱巨的任務,因為人的自覺性有限,最舒服的狀態是“斜靠在沙發上,手持電視機遙控器,頻頻換臺”。如果在自覺的基礎上,適當加一些“強制支配”,潛能就容易被激發出來,你會活得更加精彩!
明后天你要整理《輿論學》的書摘和感想,別忘了讀書主要是為了尋找啟發。舉兩個例子:
《輿論學》闡述了法國歷史學家丹納的輿論觀:“大眾像個人一樣有時會有錯誤的判斷、錯誤的理解,但也像個人一樣,分歧的見解互相糾正、搖擺的觀點互相抵消以后,會逐漸趨于固定,確實得出一個相當可靠、相當合理的意見,使我們能很有根據、很有信心地接受。”“每個人在趣味方面的缺陷由別人的不同的趣味加以彌補;許多成見在互相沖突之下獲得平衡;這種連續而相互補充逐漸使最后的意見更接近事實。”對這兩段文字,學界有一些不同看法。但作為研究和探索,可不可以思考一下“網絡輿論場上各種意見相互抵消、彌補、糾正的‘自凈功能’”?海洋是有“自凈能力”的,網絡輿論場有沒有類似的“自凈能力”?通過分歧見解的互相糾正、搖擺觀點的互相抵消,以及個人趣味缺陷的相互彌補,在適當的調節之下能否做到“趨于自凈”?
再比如,《輿論學》分析了態度的表現形式:以語言形式的表達,構成顯輿論;以情緒形式的表達,構成潛輿論;以規模行為的表達,構成行為輿論。現在許多機關重視“輿情監測”和“輿情分析”,但是分析出來的產品帶有“滯后性”。可不可以思考一下“潛輿論監測”的可行性,以及“潛輿論監測”的輿情預報功能?
博士生讀書與大學生和機關干部讀書明顯不同。博士生要有“問題意識”,要敏銳地發現值得繼續關注和潛心研究的新鮮課題。
以上供你整理書摘和感想時參考。
2014年7月6日
上一篇:被動選擇并不妨礙對新聞事業的熱愛
下一篇:警惕校園中的“快活三里”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