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
一個孩子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為將來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家長和教師對孩子不能只注意在校的學習成績,也要關注思想品德方面的修養,注意他們在社會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響,否則,好孩子也有可能變壞,有的甚至可能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長成天把孩子禁錮在家里學習,不注意開闊視野、增長社會實踐經驗等,也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品德的發展像涓涓細流,需要日積月累,成長中的孩子道德品質還沒定性,需要家庭、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這個過程是由淺入深的。低年級的小學生只是初步掌握了一些道德上的判斷,知道了一些諸如公平、自私之類的概念,并且主要依據家長、老師、小伙伴們以及各類傳媒的種種言論和行為,來形成自己的判斷。到了高年級,他們才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標準,對一件事情或一個人做出比較獨立的評價。總體來說,小學生的種種道德上的表現是不穩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響。這就決定了道德培養的長期性和及時性,它貫穿于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在培養孩子良好道德品質的過程中不要怕麻煩,要反復地講道理、舉例子并結合自身的影響,才能有助于將道德觀念在他們心中扎下根來,僅有言教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要通過身教和結合生活實踐中的各種情境施教。孩子們是通過模仿來學習各種不同的行為方式的,模仿是沒有道德判斷的,但通過模仿學到的不同行為方式,就是別人評價個體道德品質的依據。孩子們模仿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對于家長來說,在孩子面前要做到慎言、慎行,家長一句隨便說出的話,對于一件小事的處理,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良好品德的培養。身教勝于言教,這句話用在父母對孩子的品德教育上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培養孩子的良好品德,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重視文明禮儀教育。教育孩子衣著得體,整潔樸素,美觀大方。男孩子不蓄長發;女孩子不燙發,不化妝,不穿高跟鞋,不配戴成人的首飾。父母要教給孩子對長輩或初識者稱呼“您”;對教師、社會工作人員稱“老師”“師傅”“阿姨”“叔叔”等;對他人提出要求時要說“請”;與人打招呼時要說“您好”;與人分手時要說“再見”;給人添麻煩時說“對不起”;得到幫助時說“謝謝”。要使孩子正確使用禮貌用語,一方面,家長必須在待人接物過程中正確使用禮貌用語,讓孩子有一本活的學習教材;另一方面,家長要創造機會讓孩子隨時隨地練習,逐漸形成自覺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孩子在公共場所的文明舉止,既顯示出個人的修養,也反映出學校和家庭的教育水平。所以,要特別重視并經常利用可能的機會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如在電梯門口,看見先生給女士讓路,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這就是一種文明舉止;在飯店里,看見服務員舉止優雅、熱情大方地招待客人,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這也是一種文明舉止,等等。
第二,關注網絡道德教育。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以計算機為載體的網絡文化,已開始走進家庭。它將對當今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產生巨大的影響。孩子們可以在網上開闊視野、學到新知,也會受到網上錯誤的、不健康思潮的負面影響。因此,網絡道德教育是絕對不可忽視的。這里主要應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① 網絡免疫力教育。教育孩子對網絡色情、暴力、詐騙、犯罪等不良或有害信息能正確分辨、判斷和選擇,以免受到侵蝕、傳染。
② 網絡公德與自律教育。教育孩子自覺遵守網絡的有關法律、規則及公德,不危害網絡,不制造傳播非法及有害信息,自我約束、自我規范、自我管理、自我引導網絡行為,養成良好的網絡道德人格,成為合格的網絡社會公民。
③ 網外社會教育。加強孩子網外社會生活、社會實踐指導與輔導,引導孩子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社會交往活動,避免沉溺于網絡,將人機交流模式帶入現實生活,代替復雜的社會關系。
④ 安全上網教育。在網上與朋友交談或寫電子郵件時,要保持禮貌的態度;邀請父母和自己一起上網,并把有趣的事告訴他們;上網時間不超過一小時,以免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不把自己和家長的照片、地址、電話等情況告訴對方;千萬不要與從未謀面的網友約會(除非有人陪伴),見面地點一定要在公共場所;未經網站管理人員允許,不要任意使用站上的圖片、文字,也不可隨意使用文章、圖片等,以免侵犯他人著作權;收到來歷不明的電子郵件不要回信或保存,盡快刪除后告訴父母;不要將自己網上使用的密碼告訴別人,以免別人冒用;只要看到感覺不舒服的網站或郵件,馬上離開告訴父母;當在公共場所上網時,離開后一定將瀏覽器關掉,以免別人有機會使用自己的個人資料。
上一篇: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品質?
下一篇:如何培養孩子遠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