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盡信薦書單
魏宇麒同學:
你好!
看了你的答卷,知道你讀書的興趣比較濃厚,2014年讀了20本書。你把讀書摘記和讀后感存在電腦里,隨時找出來溫習。這個辦法很好,希望能夠堅持下去。
你在答卷中提出:“一些名家推薦的書,貌似經典,但就是看不進去。”這有兩種可能:一是“偽經典”,書并沒有多大的閱讀價值,被人為捧紅;二是書是好書,但其中蘊含著的價值尚未被人所理解。
先說第一種情況。2014年1月10日,《北京晨報》刊登一篇題為“薦書榜切勿成‘皇帝新裝’”的文章。作者蔡輝寫道:“一家號稱找了幾十位專家、三輪投票最終選出的某‘十大好書’榜,其中兩本書是徹頭徹尾的‘攢書’。”蔡輝指出:上榜書籍居然通過了“嚴格”的篩選程序,讓人懷疑這些“專家”真的看過自己評的書嗎?如果連書都沒看,他們在評什么?2010年8月6日《新華日報》刊文指出,現在的名家薦書可謂魚龍混雜:有的書確屬名人看后客觀推薦,更多的情況是名人根本就沒有看自己推薦的書。受利益誘惑,一些名人和出版機構形成了固定的合作關系,允許出版社有償利用自己的名氣推薦作品,大家“各取所需”。還有一種情況是出版社盜用名人的名義薦書。在這種環境中,大學生對待名人薦書的態度應該是既不能盡信,也不能全讀,要加以鑒別,擇善而讀。
另一種情況是經典著作由于成書年代久遠,我們不了解作品反映的時代背景,看不大懂,因而讀不進去。這就要求我們多學點歷史,多查閱資料,力求讀懂弄通。一旦用到了這些知識,你會感激推薦者的眼光。
對待推薦閱讀書目這件事,既不能一概肯定,也不能一概否定。有些專家學者對待薦書這件事還是很認真的。他們會告訴學生,在推薦閱讀的書目中,哪些書自己讀過,哪些書聽說過但沒有讀過,讀過的書哪一部分寫得較好,哪幾本書需要深閱讀,哪些可以瀏覽。這樣薦書,對大學生很有用處。我經常借鑒各類“名人推薦閱讀書目”搜尋有價值的書籍。在我的“個人數字圖書館”,專門建立了一個“名家推薦書籍資料庫”,其下建立了“百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大全”“這10本書改變了世界”“15位大學校長推薦的書”“中國古典名著百部”“改變世界的16本書”等十幾個子目錄。有時我還從這個資料庫中精選一些書目,向年輕朋友推薦。2010年6月7日,全國人大外事委辦公室給我發了一張表,讓我向年輕人推薦一本值得閱讀的書。我推薦了馬漢著的《海權論》。1890年,這本書在美國一出版,就引起許多國家的關注,美國、日本、德國與蘇聯等國先后將其作為制定國家發展戰略的指導性著作。在“推薦理由”一欄,我寫了這樣一段話:
“誰控制住海洋,誰就統治了世界。”馬漢在《海權論》一書中提出的這句名言,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已經得到證實。我們國家既是一個陸上發展中大國,也是一個海洋發展中大國,海洋與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歷史息息相關。閱讀這本書,我們要認真思考中國應該堅持什么樣的海洋戰略,怎樣獨立地管轄自己的海洋事務和維護自己的海洋權益。要堅決捍衛自己的海洋安全,進一步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積極貢獻。
如果你有余暇,不妨讀一點與海權有關的書籍,這對年輕學子認清世界海洋形勢很有好處。
祝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南振中
2015年2月26日
上一篇:三筆終身受益的精神財富
下一篇:不妨讀點“沒有用”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