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斷別人的發言,一點兒也不禮貌
今年的冬天冷的出奇,走在大街上,寒風吹到臉上如同刀割般疼痛。冷空氣圍繞在左右,像影子一樣,怎么甩都甩不開。
這一天放學后,魏宇辰一打開門,就看到了蹺著二郎腿坐在電視機前,津津有味地吃著冰激凌的魏宇軒。他好奇地問:“哪有人在這么冷的天里吃冰激凌,難道你不怕冷嗎?”
“天氣雖然冷,但是現在已經是早春了,不是嗎?”魏宇軒一本正經地看向魏宇辰,擺出一副“你說不過我”的架勢,讓魏宇辰啞口無言。
隨后,魏宇辰走向廚房,對著正在做晚餐的魏媽媽道:“媽媽,明天學校要做大清掃,老師讓……”
“是讓每個同學準備一塊干凈的抹布吧?”魏宇辰還沒說完,魏宇軒就禁不住插言,“這個我們班的孫老師也說了。”
沒辦法,魏宇辰只好清清喉嚨,接著對魏媽媽道:“我們班級負責校園黑板報的區域,我需要……”
“那你明天要穿一件白色的外套了,”魏宇辰再次插言,“不然你在擦黑板的時候,白色的粉末會全部落到你黑色的校服上,到時候你就成一個‘雪人’了。”
可能是覺得自己的比喻很有意思,魏宇軒說完這句話后哈哈大笑,而魏宇辰卻不覺得可笑,而是一本正經地說:“拜托,我在說話的時候,你可不可以不要總是打斷我?你知道嗎?這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面對魏宇辰的指責,魏宇軒非但沒有感覺到慚愧,反而開始講他的歪道理:“你不是說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權利嗎?憑什么你想說話的時候就可以說話,而我想說話的時候就不可以說話?這也太奇怪了吧!”
“凡事都要講究先來后到,”一直沒有說話的魏媽媽開口道,“就像是在商場里買東西,需要到收銀處排隊結賬一樣,排在前面的人先結賬,排在后面的人后結賬。說話也是一樣,你要等前面的人說完話之后,才能開始你的發言。”說罷,魏媽媽還給魏宇軒講述了發生在自己同事身上的真實事例。
魏媽媽在商場里工作,主要負責品牌服裝的銷售和整理,她的同事小麗性格活潑開朗,喜歡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但是小麗卻在前一陣子被老板“炒了魷魚”,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原來,小麗有打斷別人說話的壞習慣。有一次,經理在向客人推薦一件外套的時候,她忍不住插言:“這件外套的質量非常好,并且顏色也很多,有藍色、米色、紅色……”經理只能尷尬地笑笑,等小麗說完后,接著之前沒有說完的話題繼續說下去。可是沒過一會兒,小麗又插言:“如果你不喜歡,那就看看其他的外套,我們還有一款外套很適合你……”
本來已經“板上釘釘”的客戶,被小麗這么一說,便順坡下驢,以“再看看”為借口,離開了店鋪,也就因為這件事情,小麗丟了“飯碗”,同時,她也漸漸弄明白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么自己擅于言談,卻總是交不到朋友,原來就是因為自己有愛打斷別人說話的壞習慣。
說完了這個真實的故事,魏媽媽看向魏宇軒:“現在你還覺得,打斷他人說話,是一件無所謂的事情嗎?”
“我……”魏宇軒欲言又止,看來,他已經漸漸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了。
試想一下,如果你正在津津有味地談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忽然有一個人打斷了你的發言,并且搶過了話題,你會怎么想呢?恐怕你不僅會感覺到尷尬,還會從心里對對方產生一絲厭惡之情吧。
將心比心,無論在什么時候,打斷別人說話都是很沒有禮貌的行為,就如同培根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打斷別人說話的人,比發言時間過長的人更令人生厭。” 所以,如果你正在學習說話之道,不妨注意這一點。
總之,想要擁有好的人緣,就要做到專心地聆聽他人的發言,不輕易打斷他人的談話,這不僅是禮貌的表現,也是對他人應有的尊重。
魏媽媽有話要說
不要輕易打斷他人的發言
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如果一個人的心里藏有事情,那么他將沒有辦法全神貫注地聆聽另一個人的發言。因此,如果你希望對方可以用心地聽你的發言,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打斷對方的談話,讓他把想說的話說完。
不打斷對方的談話,這是做人的基本禮貌。打斷對方的談話會影響交談的質量,如果對方一直在腦子里想著剛剛沒有說完的話,或從心里對你產生了厭惡,那么,他怎么能夠好好聽你說話呢?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當他人正在發言時,不要因為一時興起,打斷對方的發言,即使你有觀點想要表達,也要講究先來后到,等對方把話說完之后,再進行你的發言,這樣,才不會引起發言者和聽眾的反感。
可能很多時候,你有緊急的事情,迫不得已想要打斷對方的發言,那么應該在發言前,禮貌地加上一句:“對不起,我打斷一下。”或是用詢問的口氣道:“請問,我可以打斷一下嗎?”
只有得到了發言者的允許,你才可以開始你的發言,并且在發言的時候,要簡單明了,突出重點,千萬不要長篇大論,喋喋不休,更不要把他人發言的時間借機占為己有,這樣只會令人生厭。
總之,說話是一門學問,你說話的狀態和說話的內容,都能夠反映出你的脾氣秉性和素質教養,所以,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禮貌待人,做一個會說話的人,同時,也要做一個會聆聽的人。
智慧錦囊:不打斷他人的發言,是一種教養。
上一篇:成長的真正意義,就是勇于承擔
下一篇:擦亮眼睛,不要讓假笑的面具迷惑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