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生活在社會圈子里,就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不公平。以下八點相信能夠給你啟發,讓你安然度過這個令你煩躁的不公平期。
1.比較
公平通常是由比較產生的,而比較是促進我們進步的一大動力。在比較的過程中,必然產生差距,所以我們應該認識到:公平是相對的,生活也并非處處公正而合理。既然公平是相對而言,那我們只要不求事事公平、但求出以公心就可以了。
比較之心來源于心理上的不平衡,只要我們不把眼睛總是盯在個別“撿了便宜”的人身上,不把怨恨發泄在上司偏愛的同事身上,不對別人的才華、權力、財富和地位看得過分重要,那我們就可以平衡自己的內心,消除攀比、對比、妄想與幻想。如此,心內自然安然、平和下來,愉悅也自會隨后而來。
2.差別
有比較就有差別,有差別就有公平與不公平之感。這種感覺的產生,是往往不把注意力放在自身而產生的結果,這是一種不肯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負責任的態度。因而,要能夠正確地看待自身與他人的差別,就應該把注意力由外界轉向自身,既不嫉妒別人的成功,也不盲目地人云亦云;既不要自輕自賤、盲目崇拜,也不要過于自信,無謂地貶低他人或抬高自己。
3.目標
求得公平最切實可行的方法就是建立自己的奮斗目標,要保持實現目標的多方面選擇權,三省吾身,尋找自身的不足;或變通進取方式,放大回旋競爭的余地。不論采取何種方式,關鍵的是要持之以恒,這樣目標的實現才會成為可能。
4.自己
通常情況下,人們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所以當你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時,與其非常憤怒地聲討別人,還不如懷著理解的心給對方一個善意的微笑,這比大聲怒斥要有力量得多。
不公平是普遍存在的,如果一遇到不公平的事,我們就在“由于……原因”里找不思進取的理由,那我們就總會處在消極、悲觀、自嘆、自憐和怨天尤人的心態里,從而一蹶不振,甚至是一事無成。
5.求實
當你遇到不公平待遇時,不要把焦點放在損失的那部分上,而要把焦點放在可挽回的那部分上。實實在在地從現實出發,不斤斤計較于每一件事是否都公平。
當你的情緒不佳時,千萬不要粗暴地指責吵鬧,這會使你的處境雪上加霜;當你與不幸共存的時候,保持自己平靜的心態,不要在同事中間散布你的怨恨,更不要用別人的優勢來增加你的痛苦,而要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尋找現實的支點。
不要過分計較,老用眼睛盯在別人的“得”上,也要看看他人的付出和失去的東西。公平自在,淡然處之,自己盡心盡力足矣。
6.交往
在你生病時,別人提點東西來看你,你也會尋找機會給別人回報點東西,這就叫禮尚往來。這種禮尚往來,其本質是在求人情平衡,是在尋求一種公平。
要求公平并不是錯誤的,錯誤的是對一切都要求公平。從不反省自己的結果是:用別人的情緒來判斷自己,讓別人支配你的情緒;判斷的結果是:所有的不公平都是別人造成的。如果這樣認為,那你就會失去許多與人交往的機會。因而,不要用要求公平的方式妨礙交往與溝通,不要離開支持你的人,也不要讓別人來支配或控制你的生活或影響你的情緒。
7.改變
它包括改變自己所得的結果,即增加自己的所得或減少自己的所得;改變投入量,即增加自己的投入量或減少別人的投入量;改變認識,即換個角度再認知,往往會得到新的公平感;改變比較對象,即從另一個方面求得補償和改善,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繼續追求自己的生活。
8.反擊
當你的同事獎金比你多時,當朋友得到提升重用時,當你夜間開車遇到對面射來的強燈光,而你也以牙還牙地射出同樣的強燈光時……你會做到同別人一樣或要求別人同你一樣,這樣,你覺得公平。其實,這不是尋求公平,而是一種心胸狹窄的心理,更是一種不寬容、不容忍的表現。
當別人愚弄自己時,最好的反擊是讓他繼續陶醉在愚弄別人的快感中;當厄運來臨時,唯一的選擇是在痛苦之中爬起來,用自己的智慧向不公平挑戰,用實力和實績改變處境;當不公平的事發生時,要有禮有理有節有方法地處理自己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當身陷不公平的旋渦里無法解脫時,最好的辦法是做一段時間的義工,那是最好的心靈拯救與解脫。
(守文)
上一篇:如何對待
下一篇:學會平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