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著(節選)》原文與翻譯、賞析
張志民
蕎麥皮
來喜家做菜半街香,
我家沒有糊口糧。
底朝上放著個半截翁,
灶坑里沒有火星星。
豆渣麻餅常斷頓兒,
嚼一口鹽花兒喝一口水兒。
娘給來喜家去磨面,
想掙點兒麥麩度難關。
他連麩帶面全收起,
只給了二升蕎麥皮。
和上把樹葉往下咽,
哪里像是人吃的飯!
拉下屎來狗都不瞧,
一陣風兒就刮著跑。
二畝地的谷穗沒見黃,
掐回家來鍋底上炕。
年年不等谷上場,
連根帶葉兒全吃光。
【賞析】 每一個特定的時代都會產生出獨特的文學作品。1942年延安文藝整風之后,解放區的許多作家深入到民間挖掘新的藝術內容,這首詩是張志民的民歌體詩的代表作。
全詩內容以一位名叫“死不著”的農民的口氣,述說了舊中國農民的悲慘遭遇,以及農民翻身之后的幸福生活。從詩歌題材的角度來看,這首詩僅僅說出了一個普普通通的道理。如果沒有詩人著力的藝術加工,或許它也只能起到一般的宣傳性的效果。不過,一旦仔細推敲該詩的語言,體味到詩人融注在詩語中刻畫形象的能力和稍帶詼諧的語氣,我們就會感覺到這首似乎在說著地方方言白話的詩,具有其他許多詩歌所沒有具備的優點。
本詩采用陜北民歌信天游的調式,每兩行一節,使詩具有了濃厚的陜北民歌風味兒。雖然詩的每小節只有兩句,但詩人卻有馳騁想象的余地。詩人既用白描的筆觸勾勒生動的場景,也借助于比興的手法啟發讀者的聯想;既用正反對比的手法突出矛盾,也用工整的對仗相互映襯;既用虛實結合的形式加深讀者的印象,也用先問后答的手法吸引讀者的注意。如詩中這樣寫道:“一塊大洋一斗米,全家命都攥在這手心里。”前一句是寫米價的昂貴,屬于實寫;后一句比喻全家處境的危機,是虛寫。詩人在這里虛實結合,表現出死不著而走投無路的境地。即使在白描時,詩人筆下出現的世界也極為生動,如《賣我娘》一章寫道:“我爹在墻上撞腦袋,我拉著驢尾巴不讓走。”形象非常鮮明地體現在這兩句詩中,同時透出全家人無可奈何的凄慘心境。
本詩的語言詼諧、幽默,具有濃郁的地方民間特色。像《歡慶》章里的“我老漢今年五十七,刮了胡子唱大戲”,“如今我有房又有地,五十七還當了新女婿”,“我爹說:閻王爺瞎了眼,叫‘死不著’”。這類調侃的語言出現在詩中,無疑增添了詩歌的詼諧效果,增強了它的可讀性。
上一篇:《正宮·醉太平》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水鄉行》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