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歌·漁歌子》原文與賞析
春雨微,香風少,簾外鶯啼聲聲好。伴孤屏,無語笑,寂對前庭悄悄。當初去,向郎道,莫保青娥花容貌。恨狂夫,不歸早,教妾實在煩惱。
這首詞寫出一個少婦對久出不歸的丈夫的愁怨。他的丈夫別她而去,在外長期不歸,留少婦一個獨守空閨,少婦觸景感懷,慨嘆青春將逝,心上人又背信棄義,煩惱怨恨之情油然而生。
開篇勾勒出一幅和諧歡快的風景畫,春天小雨晰晰瀝瀝地下著,香風徐徐撲面而來,簾子外邊黃鶯歡快唱著動聽的歌,置身此情此景中,一定使人愉悅歡快,其樂無窮。出乎人意料的是作者筆鋒一轉,快意皆無,“伴孤屏,無語笑,寂對前庭悄悄”。她無情無緒,孤孤單單對著屏風一言不發,眼望前庭,透過蒙蒙細雨,悵然若失,逼真入微地勾畫出主人公悵憫、凄絕,近乎絕望的痛苦。“哀莫大于心死”,簾外黃鶯悅耳動聽的歌,女主人公卻全然不覺,可見其心中的無限凄涼,美景佳境與她的孤寂冷清,怨尤重重,愁緒滿懷,形成強烈對照。
“當初去,向郎道,莫保青娥花容貌。”意謂:當初離別之時,在我們情篤意深之時,我曾向你請求,日后不要使我如花似玉的容顏一個人在深閨空閣中白白流逝,而應當珍惜青春,像并蒂蓮、比冀鳥那樣長相伴,長相守,歡娛如華時光。“青娥”,指青年女子。杜審言 《戲贈趙使君美人》詩: “紅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馬上石榴裙。”
“恨狂夫,不歸早,教妾實在煩惱”,這一句是發自心底的怨恨,而其中摻雜著愛戀的成分,愛之愈深,恨之愈切,少婦煩惱,是因為她對心上人有所思,有所愛,否則也不必在銀屏前相思悵憫。但對自己心上人一別無期,恨他為什么不早早回來,這種絕情,使少婦產生難以排解的幽怨。
這首詞抒寫離愁別恨,以景反襯情,以情傳聲,情景交融,物我相化。以景開篇。寫景完全是為了用情,所寫景物“春雨”、“香風”、“鶯啼”等,都是為了以景物抒怨情,上片中雖一字未言悲愁,卻在無言中將主人公等待心上人那種惆悵難耐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就像《姜齋詩話》中所言“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信增其哀樂”。
下片直抒離愁別恨,這種敢愛敢恨,表現了女主人公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在《詩經》里能找到一些,但從漢代以后,除了極少數樂府民歌外,簡直是鳳毛麟角。因為在古代,以父系為中心的社會,丈夫主宰妻子的命運,拋棄對方是男性的特權。沉重的封建綱常禮教,像鎖鏈一樣牢牢地鎖住了她們的心扉,女性的心靈被扼殺了。因此她們對自己的愛與恨,只能像杜麗娘在《牡丹亭·驚夢》中寫的那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婉轉含蓄。
這首詞由景及情,感情逐漸升華,詞語精練,并富有表現力。寫景寫情既有雅士文人創作的特點,又富含民歌風味。像民歌一樣沒有深奧的典故,華麗的詞藻,用直抒胸臆的手法,使真情實感得到自然流露。但音律和諧,對比手法,虛與實手法的運用,都到恰到好處。因此,這篇作品,細細品味,回味無窮。
上一篇:《唐代民歌·浣溪沙》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清代民歌·獻陳名夏詩》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