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朱孝臧
無名秋病,已三年止酒,但買萸囊作重九。亦知非吾土,強約登樓,閑坐到、淡淡斜陽時候。
浮云千萬態(tài),回指長安,卻是江湖釣竿手。衰鬢側西風,故國霜多,怕明日、黃花開瘦。問暢好、秋光落誰家? 有獨客徘徊,憑高雙袖。
〔丁未九日〕光緒三十三年(1907)九月九日?!草悄摇呈④镙堑慕{囊。古代風俗,認為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亦稱“重九節(jié)”)佩茱萸囊可去邪辟惡?!颤S花開瘦〕開放的菊花在霜秋中顯得瘦損。李清照《醉花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p>
這是朱孝臧于光緒“丁未九日”登高時寫下的抒懷之作。朱氏籍貫浙江湖州,光緒九年(1883)進士,授編修,屢擢至侍講學士、禮部侍郎。光緒三十年(1904),出為廣東學政,因與總督不融洽,托病辭官,浪跡各地,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這首詞作于光緒三十三年(1907)農(nóng)歷九月九日?!盁o名秋病,已三年止酒”,或亦兼指辭官三年來的遭際。
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這一天,登高、賞菊、插茱萸、放風箏、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據(jù)說可以消災避邪。歷代文人多有重陽登高詠懷之作。朱孝臧也不免“俗”??上虿≈咕埔呀?jīng)三年,“但買萸囊作重九”。又不在故鄉(xiāng),他也不會“反認他鄉(xiāng)是故鄉(xiāng)”?!耙嘀俏崾俊保钦f同漢末的王粲一樣遠離家鄉(xiāng),遂勉強約幾位好友“登樓”,無聊地坐到“淡淡斜陽時候”。王粲當年離開家鄉(xiāng)山陽避難荊州,依附劉表,一天登上當陽城樓,寫下著名的《登樓賦》。賦中說:“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冀王道之平兮,假高衢而騁力”……朱氏在這里所抒發(fā)的同樣是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和才能抱負不得施展的感慨。
下片的“浮云千萬態(tài),回指長安,卻是江湖釣竿手”三句,由天上變幻的風云聯(lián)想到魏文帝出生時“西北有浮云”,進而遙想帝都“長安”,表達了他對國君的思念,以及報效國君的心愿,而今“卻是江湖釣竿手”,隱居垂釣,浪跡江湖。他不是情愿要做一個“江湖釣竿手”。當他想到:自己已是“衰鬢”之人,已經(jīng)經(jīng)不起風霜的吹打,卻偏偏“故國霜多”,恐怕很快就象那黃花一樣在嚴霜中瘦損、凋零。于是,憂傷地發(fā)問:“問暢好、秋光落誰家?”他沒有回答,只說自己獨自在他鄉(xiāng)作客,重陽佳節(jié)在高樓上徘徊,憑高眺望,兩袖清風。言外之意,思念家鄉(xiāng)、憂念國事,無心觀賞秋色。
上片基本上是敘事,介紹自己的處境;下片基本上是議論,抒寫自己的懷抱。在敘事中抒情,其情更為真誠感人。填詞發(fā)論議,歷來有人反對,但不可一概而論。蘇軾的詞為表現(xiàn)激昂慷慨的英雄主義精神,往往議論縱橫,更顯得筆力矯健,表現(xiàn)出一種飄逸空靈、疏宕灑脫的豪放作風。朱孝臧的這首詞在敘事中抒情,議論借助形象,加之巧用典故,富于聯(lián)想,同樣形象鮮明,感情激越。這首詞雖有激昂之情,但更多的是抑郁傷感,大致能代表朱氏的詞風。他的這種詞風拋開內(nèi)容不談,與其詞學道路很有關系。他初學南宋婉約派吳文英,為詞委婉致密,音律和諧;晚年融化蘇軾豪放詞風于沈郁綿邈之中,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上一篇:《法惠寺橫翠閣·宋·蘇軾》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浣溪沙·宋·晏殊》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