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綱
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
但得眾生皆溫飽,不辭羸病臥殘陽。
李綱于南宋高宗二年(1132)被罷去宰相之職,貶謫至武昌,寫下了這首借物寄情的絕句。
詩一開始就極力渲染牛的功績,耕過千畝田,收獲的糧食貯滿了千座糧倉,連用兩個“千”字,表示牛勞苦功高。接著寫牛的遭遇,力盡筋疲,把自己的精力完全奉獻了出來。誰復傷,又有誰來同情它呢!詩人的悲憤之情充溢紙面。但是病牛為了“眾生皆溫飽”,還“不辭羸病臥殘陽”,多么寬闊的胸懷,何等高尚的情操!牛在年輕力壯的時候,不遺余力地耕田,年老力衰后已沒有人同情它、關懷它,十分悲涼。老而有病,更易為人拋棄。可是牛不因老而氣餒,不因病而喪志,也不因無人同情而自暴自棄,為了眾生皆溫飽,仍“不辭羸病臥殘陽”,既不悔過去的殫精竭力,也不怨他人的冷眼相向,更不傷自己的瘦弱多病,臥于殘陽之下,以冀康復力回,再拉犁杖。李綱原是愛國的政治家,為恢復中原鞠躬盡瘁,就是被罷了官,進入暮年,仍不改初衷,把自己的赤心熱腸寄寓在病牛的身上。這首詩的結句“但得眾生皆溫飽,不辭羸病臥殘陽”雖有點凄婉情味,但仍不失昂奮精神,給人以哲理啟示。
上一篇:《田家詞·[宋]張耒》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登山·[近代]周實》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