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張耒
南風霏霏麥花落,豆田漠漠初垂角。
山邊夜半一犁雨,田父高歌待收獲。
雨多瀟瀟蠶簇寒,蠶婦低眉憂繭單。
人生多求復多怨,天公供爾良獨難。
張耒主張寫詩應“滿心而發,肆口而成,不待思慮而工,不待雕琢而麗”(《賀方回樂府序》),此詩正是“滿心而發,肆口而成”之作。夜來南風起,小麥復壟黃。恰恰在小麥灌漿結穗之時,無公作美,送來一場貴似油的適量春雨,怎不令農夫喜笑顏開,滿懷期望地等待著收取這豐收的碩果!然而農夫喜雨,蠶婦卻惡雨。望著在風雨聲中畏寒簇擁在一起的蠶寶寶,蠶婦緊鎖眉頭,憂心如焚,唯恐因此結不出好繭,繭花不發,白辛苦一場!由此,作者感嘆道,人生在世,要求各各不一,且經常相互抵觸,總是不能兩全其美。公要餛飩婆要面,這也著實難壞了眾生之尊的老天爺了。
“人生多求復多怨”的確是普遍現象。多求不僅體現在因人而異方面,就是在同一個人身上,要求也經常會因時而異。假如這場春雨早下一個月,則農夫與蠶婦的喜憂怕就正好相反。農諺“三月干到溝底白,青草變成麥”,此時下雨,不利于小麥分蘗發棵,直接影響到夏收的質量,相反,這場及時雨卻能滋潤桑樹多產桑葉,無異于為春繭的豐收遞上了一張保單。事物總處在發展變化之中,有利條件與不利條件經常在相互轉化,人們要想“少怨”乃至“無怨”,只有熟悉對象,知己知彼,因勢利導,照規律辦事,才能像庖丁解牛那樣,做到游刃有余,得心應手。這,也許就是這首詩給我們的啟示吧!
上一篇:《灶下養·[漢]民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病牛·[宋]李綱》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