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樂府·猛虎行》中外哲理詩賞析
饑不從猛虎食,暮不從野雀棲。
野雀安無巢,游子為誰驕?
《猛虎行》是樂府古辭,屬《相和歌辭·平調曲》。郭茂倩《樂府詩集》卷31,不正載其文,其詞見于魏文帝曹丕《猛虎行》引文。
東漢后期,游宦之風甚盛,所謂“回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一般士人,為了尋求出路,不顧遠離鄉里,奔走權門,以求得一官半職,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所以,漢樂府中的“游子他鄉”之作頗多。這首短詩,反映了當時生活比較貧困、背井離鄉到外地謀生的下層知識分子的生活景況和思想景況,表現了他們自礪品節、“窮且益堅”、潔身自好的志向和情操。
“饑不從猛虎食,暮不從野雀棲”。這是游子的自白,表現出游子身處困境、決不屈從惡勢力的堅定態度。“猛虎”和“野雀”都是比喻。 “猛虎”,喻以暴力害人、橫行不法的強盜之類;“野雀”喻娼女蕩婦,也可以比較寬泛地理解為比喻那些品格低下的卑鄙小人。這兩句詩的大意是:我雖然肚子很餓,但決不跟隨著兇惡的老虎去奪人之食;我雖然天黑了沒有住處,但決不愿意同那下賤的野雀住在一起。換句話說:生活再艱難,處境再困苦,我也決不做非法和非禮之事,決不以人格、節操作交易,為虎作倀,與卑劣小人為伍。這是游子的自律和自勉。詩的末兩句, “野雀安無巢,游子為誰驕?”承上而來,意謂野雀難道沒有一個溫暖舒適的小窩供游子棲息嗎?游子為什么不去居住,而要自重自愛呢?“驕”,是自重自愛之意。答案很明顯,是游子不愿同野雀同流合污,而要保持自己高潔的情操。清人朱嘉征說:“《猛虎行》歌猛虎,謹于立身也。《記》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詠游子,士窮視其所不為,義加警焉。”( 《樂府廣序》)其“謹于立身”的主旨,重視節操、品格,在今天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仍具有積極意義。
“饑不從猛虎食,暮不從野雀棲”這兩句詩,對后世詩人影響很大。“渴不飲盜泉之水,熱不息惡木陰”(晉陸機詩);“貧不攻九疑玉,危不憩三危峰”(宋謝惠連詩)等,從句式到立意,都模仿漢樂府《猛虎行》而受到讀者喜愛。
上一篇:《王亞平·燈塔守望者》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無名氏·甘瓜抱苦蒂》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