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劉長卿
異鄉流落頻生子,幾許悲歡併在身。
欲棄老容羞白發,每看兒戲憶青春。
未知門戶誰堪主,且免琴書別與人。
何幸暮年方有后,舉家相對郤霑巾。
這首七言律詩是詩人題贈給自己兩個兒子的。詩人通過概述自己坎坷的生活及情感的磨難,抒發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別離故土的惆悵之情。
詩人于唐玄宗開元二十年中進士,頗為得意,但好景不長。宮廷內的爾虞我詐,小人當道,使詩人很快成為權利斗爭的犧牲品,因而遭貶,遷徙他鄉?!爱愢l流落頻生子,幾許悲歡併在身”?!傲髀洹倍郑羁痰卣f明了詩人政治上的失意和顛沛流離的貶謫生活。在這些日子里,詩人生活中伴隨了多少辛酸,凝結了多少哀怨。政治斗爭的殘酷,時間的流逝,心情的苦悶,貶黜的抑郁,失意的生活像一條條毒蛇吞噬著詩人的生命,使他迅速衰老了。
“欲棄老容羞白發,每看兒戲憶青春”,盡管詩人衰老了,但內心深處那種對青春的眷念,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沒有泯滅,在看到兒戲的這一時刻,它復蘇了。然而這卻是一種帶淚的復蘇,一種苦澀的萌生,因為此時的詩人實實在在地老了,已經雙鬢染霜了。過去生命旺盛的時光已是一去不復返。詩人撫摸滿頭銀發感到羞愧。逝者如斯,歲月無情,詩人不得不正視這個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表現了詩人此刻既躍躍欲試又無可奈何的復雜悲涼心情。
詩的后四句是寫故土物去人非,貶謫生活給詩人帶來的哀婉和孤獨。
這首詩看起來是寫自己貶謫的境遇,但詩人卻把筆墨著意點在兒子戲鬧觸發自己的感慨上,由景生情,由情悟理。亙亙環宇,茫茫蒼生,生命有限,韶光可貴。兒童,少年,青年,壯年直到老年,這是人不可抗拒的生命規律。正是因為不可抗拒,所以,聰明的人正值年輕之際,總是趁著精力充沛的時候去干一番事業。蘇聯著名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曾經說過:“生活賦予我們一種巨大的和無限高貴的禮品,這就是青春:充滿著力量,充滿著期待,志愿,充滿著求知和斗爭的志向,充滿著希望、信心的青春?!?a href="http://m.tenkaichikennel.net/shiji/wanganshi/"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王安石曾揮筆疾書:“恰是少年自負恃,誓同日月爭光輝?!痹里w在《滿江紅》詞里也感嘆:“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彼麄兝狭说臅r候,會問心無愧地說:我們沒有虛度年華,我們畢生都在進取,奮斗。
劉長卿這首詩寫得哀婉凄切,事理交融,貌似平淡,實則凝重,讀后不禁讓人掩卷長思。
上一篇:《戲呈孔毅父·[宋]黃庭堅》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折劍頭·[唐]白居易》原文與賞析